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语言文字 >

周明朗:语言识别:民族国家建设与全球化


    提 要:在语言学学科中,语言识别既是比较语言学这个分支的主要研究对象,又是(宏观)社会语言学这个分支的重要对象。前者从语言发展的内部研究语言识别,而后者则从语言发展的外部研究语言识别。本文从宏观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在语言意识形态和语言秩序这个理论框架内展开研讨3种语言观,即大语言观、小语言观和平等语言观;评估大语言观和小语言观对欧洲近现代语言识别与民族国家建设的多重影响;探讨现阶段全球化中平等语言观与语言地位识别的关系。语言识别与其说是一个语言学问题,不如说是一个人文社会问题。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如何妥善处理这个问题事关国泰民安。
    关键词:语言识别;语言意识形态;语言秩序;民族国家建设;全球化
    作者简介:周明朗,男,美国马里兰大学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社会语言学及国际汉语教育。
    中图分类号 H00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6-1014(2018)02-0006-10
    一、引 言
    语言识别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以纯语言学的标准来看,两个言语社区若能够互相通话,他们说的是同一语言;若不能互相通话,他们说的就是两种不同语言。人们发现这个标准其实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行不通。例如在中国,普通话就不能跟广州话或上海话通话;而在欧洲很多不同语言之间,如荷兰语与德语,可以互相通话。从政治标准来看,19世纪以来欧洲流行的一个传说把语言喻为“一个有海军支撑的方言”。这个传说的表述不尽科学,却颇有道理。例如荷兰语之所以是荷兰语,而不是德语的方言,就因为荷兰海军在17 世纪称霸海疆时,德意志民族还在雏形中发育。因此,语言识别的这种双重性也反映在语言学研究之中。
    在语言学学科中,语言识别(language classification)既是比较语言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又是(宏观)社会语言学的重要对象。比较语言学寻找各语言之间相同或不同的基因成分,探索每个语言的发展史,研究语言发展与变异的理论,以求建立语言的家族关系和家族中的亲疏关系(McMahon & Mc-Mahon 2005:1—4)。宏观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与民族国家建设的错综复杂关系,探索语言与方言、主流语言与少数民族语言、健康语言与濒危语言等关系(周明朗2013)。显而易见,比较语言学试图从语言发展的内部探索语言识别的理论和方法,其方法可称为语言内部识别。而宏观社会语言学主要从语言发展的外部研讨语言识别的规律,其方法可称为语言外部识别。
    本文从宏观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探讨如何从语言发展的外部解决语言识别这个问题。第一,本文在语言意识形态和语言秩序这个理念框架内研讨3种语言观,即大语言观、小语言观和平等语言观。第二,本文评估大语言观和小语言观对欧洲近现代以来的语言识别与民族国家建设产生的诸多影响。第三,本文研究全球化现阶段的平等语言观与语言(地位)识别(language recognition)的关系。总之,本文强调,语言识别与其说是一个语言学问题,不如说是一个人文社会问题。从历史的角度而言,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如何妥善处理这个问题,实际上关系到国泰民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