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东升:从相交到相融一个多民族交错聚居村寨族际互动与混融的民族学探讨(4)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05:11:08 《广西民族研究》2019年第 袁东升 参加讨论
(二)语言交互学习 1.双语制。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众日常生活中交流的工具。进而言之,语言不仅是民族边界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语言也会成为弥合民族边界的重要桥梁。对此,苗族人是这样说的:我们这个地方,苗族喜欢学水话,水族人不太喜欢学苗话。就我来说,如果懂水话,就可以直接和他们交流,会减少很多语言不通的误会。如果我们讲苗话,他们听没懂,这样也没行,没办法,他们也多少学点苗话,不懂苗话不好和我们交流,没面子的。[14]水族人则这样说:我们这里说水话说苗话都一样。不过你懂苗话就感觉苗族好说话,懂水话就觉得水族人其实也好打交道。[15] 由上可知,怎雷村水、苗两族村民相互懂得他族语言,语言的交替使用有利于建构族际间相互包容的心态,这也同时促进了族际的共生。正如井上达夫所言,“与对方共同秉持着‘我们同样都是人’这种感觉时,宽容比较容易达成。考验人是否真正拥有宽容的是,能否宽容不管如何努力都无法产生共鸣的对方”。[8]197 怎雷人日常生产生活中交往时,虽然存在兼通与互用两族语言的现象,同时也存在着不对等的民族语言使用现象。这主要体现在当地村民更多地用水语来交流,而很少用苗语来交流。族际交流语言使用不对等反映出当地族际关系主体性不平衡不对等,即语言的文化自觉性不够。由前所知,当地水、苗两族的人口数量差不多,但是作为土著的苗族文化却发生了内敛、隐化及聚缩的现象。而水族则从诸多方面体现出外来民族的文化优越感。由此呈现出的族际关联之文化边界景观,也是族际社会边界的外显表征。对这种有意思的族际边界景观,笔者深入地访谈了当地多位水族村民,他们表达的意思都差不多:我们和苗族基本上都是用水话讲话。因为我们听不很懂苗话,他们苗族的话不好学。长此以往,我们交谈的时候也就不用苗话了,都用水话,这样做苗族心里肯定不高兴。[16] 怎雷村两族村民双语选择性的交流沟通会产生意会性的“社会心态”[17]现象,这种现象及“我族语言”中心主义会加大“我族”与“他族”的心理情感距离,不利于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良好的族际交往的文化生态。“文化接触要得到一个积极性的结果,必须要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9]田野中的自由陈述也印证了此种情状:我们这里情况很特殊,要是有一个水族人来做主任,沟通的话就好得多。这个地方苗族都喜欢学水话,水族人不爱说苗话。他们听不太懂苗话,我们就用水话和他们交流。不过他们也听得懂地方方言。另外就是,这些水族人基本上是不会说苗话的,懂也懂得很少。没有办法,就只好用水话或者当地方言和他们交流了。[18] 日常生活中,水族人在与苗族人交往交流中,其对语言的选择使用充分地印证其重视本族语言而轻视他族语言的事实,这肯定会影响到水、苗两族整体的和谐关系。由此来看,族际的和谐互动离不开共识的重叠,只有依赖于重叠的共识,方有可能保持长期的的民族交往交流交心。“差异未必导致隔阂与分歧。界与合,融与分,属于认同问题,在于建构与解构,在于共识重叠,在于差异共生。”[10] 怎雷人在水族寨子说水话,在苗族寨子说苗话,既反映了村民的寨子(地域)认同,也清晰地呈现出村人的民族认同。这种复合性的交替认同超越了传统的认同观,对我们在认同相关研究上有重要的启示。过往民族认同的研究,侧重在各族群或民族间的资源竞争与分享关系,或相关的族群边界之维持与变迁。[3]1-29但是,怎雷人日常交往中交错用水话、苗话、客话来进行交流,则说明水、苗两族村民间存在着超越民族与地域认同的愿景,以推动两族村民无偏见地跨族际交往交流。“人们在对待使用语言的选择时,面临着把它在感情上看作是文化象征和理性上看作是交流工具这样一种双重性。”[11]358在此,如果从民族语言这个要素来考察,民族边界则略显模糊与混融,民族间基于语言的互补共存而达到了和谐与共生。“良好的语言关系有利于良好族群关系的形成,良好的族群关系又反过来促进语言关系的发展,使语言最终走向和谐共生。”[12] 2.共用客家话[19]。多民族居住地域内,互通的族际语言对于民族之间的和谐发展至关重要。简言之,这有利于民族的“三交”,有利于族际的差异共生及互信互容。推行学校教育与推广普通话,是族际交往交心的润滑剂。怎雷村小学韦刚辉老师对汉语的这种桥梁作用有比较“形象”地说法:“我们的水话和苗话有什么好呢?如果走到外面去,你只懂只说水话和苗话,与别人交际都成大困难,还何谈工作呢!还是汉语和英语好呀。”田野中典型的个案也证实了共同语言的推广与普及能够推动民族间的和谐互动与交往交流:我们这里要求老师必须用普通话进行教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小,不懂普通话,上课就用水语或苗语教。三年级以后如果不用普通话教学,会被视为教学事故。我们发现学校里面大一点的学生,都愿意用当地客话相互交流,这是一个好现象,推动了两族之间的了解。[20] 怎雷人相互学习并使用他族语言,存在明显差异,即寨子差异与族别差异。一是寨子差异。排场寨与中寨的苗族人不仅会说苗语,而且还会熟练地说水语。下寨的苗族人基本上都不会说苗语,反而把水语作为生活中的交流语言;中寨的水族人则更熟悉苗话,水话反而生疏。二是族别差异。怎雷村所有苗族村民都会用水话与水族人交流,而该村大部分水族村民则只能听得懂简单的苗话,但不能用苗话与苗族人进行交流。进而言之,地域内民族构成的差异会影响到对他族语言的学习与使用,这种语言使用上族别差异及寨子差异的长期存在,必然会影响到水、苗两族间的交往深度与交往频度,进而也会对两族之间良好关系的建构有所影响。[13]84-85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