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族非常讲究礼貌,团结互助。在路上无论遇到熟人或生人,都会主动让路并致问候。有客人来访,全家起立鞠躬相迎,临别时要再三挽留后送到寨边的大路上。一家碰到困难则全寨相...
怒族青年男女结婚,一般选择在属龙或属蛇的日子,因为龙和蛇在怒族的观念中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婚礼前几天,全村寨的各家各户都派出得力的男子或女子,到男方家帮助料理理结婚...
怒族是怒江两岸最古老的先民和开发者。怒族人民与其他民族一样有着本民族自己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渊源的民族文化,是一个纯朴、善良、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在开辟怒江...
怒族习惯于日食两餐。其主食绝大部分以玉米为主。玉米的食用方法从爆米花逐渐发展为煮焖成咕嘟饭(类似玉米面稠糊)、包谷稀饭,做成包谷粑粑,石板粑粑最有特色。少数信奉喇嘛...
祭猎神的活动一般由族长、巫师或其他有经验的老猎人主祭。祭猎神时,首先在家门口摆祭台,用三棵小板栗树插入土中呈三角形.祭台上置一扇大簸箕,里面放一碗水酒,一碗新米、一...
早期怒族曾盛行火葬,改行土葬的历史约在200年左右。至今一些村寨附近,火葬场遗迹仍依稀可辨。在个别村寨,曾发现一两处悬棺崖葬的遗迹,并伴有铜斧出土。 怒族改行土葬与人...
怒族猎神歌是猎手们在猎到羚牛时吟唱的一支赞美女猎神的歌,它用朴实的语言,塑造了一个结实而勤劳的女猎神即怒族的妇女形象,歌颂了祖国边陲的壮丽江山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怒族的村落最大者在150户左右,小的只有几户,单家独户者也不少。这与怒江地区土地贫瘠、可耕地少、粮食产量不高有关。如村落太大,土地就将超负荷运转。反之,如村落太小又不...
解放前,怒族地区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文化非常落后,长期过着衣不遮体、食不饱腹的悲惨生活。过去,他们在生产上使用刀耕火种、木棍点播,以木锄、石锄、石刀、石斧为生产工...
怒族的民居均为下部架空的干栏式建筑。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因受生产力的制约,他们只好用长短不一的木桩或石头将居住面架成水平面,这比起平整地基来既省时又省力。二是将居...
怒族猎手们出猎之前和获得猎物的时候,总是按照规矩,虔诚地拜祭女猎神。那么,为什么怒族人在狩猎前首先向猎神进行祭猎神呢?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过去在怒族看来...
酒文化是怒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酒与怒族人就象鱼和水、茶和盐巴一样关系十分密切。酒文化贯穿在怒族人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因此说,酒和怒族人有着密不可分的特殊关系...
酒是感情的催化剂。因酒能助兴,活跃气氛。故在民间有“唱歌师傅”和“跳舞导师”之称。每逢喝酒,歌和舞是少不了的。每逢喝酒,必有歌舞来助兴。 因此,怒族民间有酒歌,有酒...
独龙族有日食两餐的习惯。早餐一般都是青稞炒面或烧烤洋芋;晚餐则以玉米、稻米或小米做成的饭为主,有时也用各种野生植物的块根磨成淀粉做成糕饼或粥食用。 用野生植物块根或...
赏石文化,是石文化中特有的一种观赏文化。那形态各异、玲珑剔透、纹理奇特、色彩秀丽的石头,或陈设于案头茶几,或布置于庭院,或点缀于园林、城市,真是“花不解语还多事,...
独龙族过去的宗教信仰尚处在较原始的自然崇拜或万物有灵阶段,既使是唯一的年节(独龙语:卡雀哇)也是和宗教联系在一起的。过卡雀哇于每年冬腊月的某一天举行(各地时间不一)。节...
独龙人绝大多数是实行土葬,也有少数因为患特殊疾病死亡而行火葬或者水葬。按独龙人的禁忌,尸体不能直接从大门抬出,必须从住房的后壁或地板处另开一道便门送出,认为这样做...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和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许许多多的文明。如我们至今还看到的各种各样的文化形态,如饮食文化(包括茶文化、酒文化)、服饰文化(包括鞋文化)、建筑文化...
由于独龙语所具有的独特性,目前,在对独龙语没有深刻了解,也没有把它和其他语言作为细致地比较研究前,把独龙语作为一个独立的语支更为恰当。当代语言学家,在通过调查和比...
在服饰方面,解放前怒族男女均衣麻布,女子十二、三岁以后即穿麻布长裙,右衽上衣。贡山怒族妇女精于织麻,多不穿裙,面是用两块麻布围身。碧江、福贡的怒族妇女仿照傈僳族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