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20世纪50年代,沿革地理向历史地理的转变才真正实现 回顾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的历史,80多年来,基本上走了一个“之”字形。 1934年,顾颉刚先生与谭其骧先生发起成立禹贡学会...
内容摘要: 通过对19世纪以来江南田野景观变迁的研究,可透视出江南景观变化的文化动力。这其中有两条价值观主线:一是传统士人与部分西方学者的观点,他们重视传统文化与传统...
中国自有国家文明起始,逐渐形成文明等差的中原“华夏”和边缘“四夷”天下世界观体系,具有典型的边疆国家特征,有关国家疆域边缘的“四裔”知识史不绝书。学术界对近现代中...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文物部门对金中都宫殿基址以及大房山金代皇陵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所以公众对金中都的认识主要以宫殿与陵寝的信息为主,包括金代皇宫、中都太液池、鱼藻...
近年来,随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历史地理学研究中的深入应用,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取得了诸多新的进展和突破。近日,就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历史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记者采访了...
内容提要: 任何地图都是对其描述的世界的一种主张,宋代的《禹迹图》亦是如此。为探求《禹迹图》所表达的主张,本文首先讨论了当时的制图技术和地图内容的相关特点。其次,考...
内容提要 :清代伊克昭盟南部蒙汉经济共同体,是以“禁留地”为“共同地域”范围,以放垦“禁留地”为蒙汉之“共同利益”,在“国家”放垦政策、制度为框架而“人为”建构的,...
有清一代,朝鲜与中国的关系经历了藩属—平等外交—从属于中日关系的变化,两国边界也从藩属关系下的传统习惯界线,演变为国际法意义的条约边界线。对于清代中朝边界的研究,...
浙江全省在历史时期的海岸线变化,最大的地段在原余姚、慈溪、镇海三县的北部,(1)即今天称为“三北平原”的地方。三北平原位于浙江省北部,向北呈弧形突出于杭州湾中,属于...
在华林甫教授于德国柏林普鲁士文化遗产图书馆新近发现的这一组清末吉林舆图中,《五常厅全图每方十里》的编号为Hs.Or.759,原图尺寸76.5cm×63cm,仍延续“计里画方”这一中国传统作...
宁夏西倚贺兰,东临黄河,南靠六盘山,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在中西交往中的枢纽地位。由于处于游牧与农耕文化交融地带的特点,加之又处于中原政权的北方门户,宁夏军事地位...
由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一届“历史地理信息系统(HGIS)沙龙”于2015年4月25日在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隆重举行。来自广州...
寺院是佛教的载体。早期的寺院被称为精舍,是佛陀居住和修行的地方,《长阿含经》有云“起塔立精舍,园果施清凉。桥船以渡人,旷野施水草。及以堂阁施。其福日夜增。戒具清净...
[提要]左邑县是秦因晋都曲沃而置,故址即今山西闻喜县所在;闻喜县则是汉武帝升左邑之桐乡而设,其地望在今闻喜县东北、涑水南岸的东王村附近;东汉时并左邑入闻喜,县治则...
南宋时,中原和江南士民为躲避战乱,纷纷选择迁往岭南,形成中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移民浪潮,“珠玑巷百姓南迁”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次。这些移民在开发珠江三角洲过程中扮演...
鄠县(1964年改称户县)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南,是一座具有2000年左右历史的古县。关于鄠县的始置时间,历代地理文献与方志多以“汉代置县”为准;但也有若干研究认为,鄠县始置于秦...
“区域地理观念”研究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对于一些重要的区域地理名词从军政控制或政治地理的角度来分析此地理观念的形成与演变,如“河西”、“河陇”以及“西域”...
一 一直到二十世纪初,除了利玛窦系列的世界地图,中国人绘制的地图很少考虑地球球形的形态,故很自然地把地球表面看作是平面,无论是晋代产生的制图理论“制图六体”,还是宋...
著名的近代杰出政治家林则徐自署楹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也是抗战中抗日名将张自忠将军抗击日军壮烈战死汉江北岸时的誓言。其实,“鞠躬尽瘁”、“精忠报...
当代政治学认为国家包括三要素,即领土、人民、主权,疆域隶属于领土概念之下。疆域是一个国家存在的根本,也是演绎文明的舞台,然而回顾历史,任何一个国家的疆域均难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