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20年来,在观念史、思想文化与社会转型、知识分子、新文化史以及报刊史等五个领域,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呈现出一系列新进展,也在大陆、港台、日本、欧洲、美国等地区...
内容提要 清至民国时期山西水利社会中的水权交易行为相当普遍且类型多样,这不仅是水资源紧缺状态下山西民众智慧的结晶,也是调解水资源时空配置不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一...
摘要:学人对于陈澧学说的认识在其身前、身后迥异其趣,而又前后呼应。在陈澧身前,学人最重其经史考证之作,而根本不提其有意超越江浙学术而精心结撰的汉宋兼采之学。经张之...
摘要:自学成才的卢梭,其思维方式更接近于叙事,而非论证。麦金太尔认为,人类本质上是一种讲故事的生物,而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它的历史叙事。在此意义上,从故事这一新的视角...
摘要:梁景和等著《现代中国社会文化嬗变研究(19191949)以婚姻家庭妇女性伦娱乐为中心》一书,从实证研究到理论探索,既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研究的新进展,也反映了该领域研究遭...
古代中日文化交流,以中国影响日本为主。及至近代,甲午战争改变了这一格局,二十世纪初大批中国青年学子走向东瀛,反过来向日本这位曾是自己的学生讨教,中日文化交流遂出现...
俄罗斯北京布道团在俄中经济贸易中的角色,主要是秉承沙俄政府的意图,收集中国的各种经济贸易情报。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我们认为,布道团之...
1960年7月16日,苏联政府以苏联专家在中国得不到信任,中国方面不尊重苏联专家的建议,并使其卷入中苏两党分歧的讨论中为借口,单方面从中国召回苏联专家1390人。[①]苏联方面召回...
摘要:学人对于陈澧学说的认识在其身前、身后迥异其趣,而又前后呼应。在陈澧身前,学人最重其经史考证之作,而根本不提其有意超越江浙学术而精心结撰的汉宋兼采之学。经张之...
9月20日,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研究中心举办的第三届社会文化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北京、天津、河南、山东以及日本的40余名学者参加。在短短的一天会...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初期,一场震惊中外的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运动——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在广西金田村爆发了。一八五三年三月,英勇的太平军攻占了东南重镇——南京,随即...
摘要: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他最早认识到没有办法依靠满洲人领导中国走向现代,实现现代化。孙中山的伟大,还在于他不仅认识到了这一点,而且机缘巧合让他始终不...
摘要:晚清开口通商后,洋货开始大批输入并逐渐流行,经过初销、流行阶段,直至清末的普及,从作为奢侈品进入上层剩余消费领域,到普及于广大民众生活日用必需消费领域,使工...
摘要:都市眼光是现代中国城乡关系中的重要内容。自晚清开始,在整个社会生产结构发生转变之前,尚未建立起现代工业体系的都市已经集中了时人对于物质文明与政治生活的诸多希...
摘要: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沦陷区中国基督教会的生存开始面临严峻挑战。1942年成立的华北中华基督教团是整个华北沦陷区教会的最高领导机构。从该教团的成立和运作看,日本...
摘要: 家族主义与家族伦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近代以来,传统的家族主义受到了来自国家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双重挑战。晚清时期,对家族主义的挑战主要来自国家主义。清末...
摘要:本文对中国近代思想史文献的基本特点进行了初步探索,认为近代思想史文献不同于古典文献,是一种新文本,其基本特点是四性(国际性、翻译性、混杂性、过渡性)、四跨(...
原文载《近代史研究》2015年第5期,注释从略 一、引言:从地方看历史 梁启超曾提出,中国从很早开始,已渐为地方的发展,故欲了解整个的中国,必须一地一地分开来研究,尽可能把...
摘要:1923年,顾颉刚提出层累说,致力于打破旧有上古史系统。1930年,发表《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之文,有的学者据此认为顾颉刚的学术宗旨已经改变,这是不正确的。顾颉...
赫德(Robert Hart,1835——1911),英国北爱尔兰人,1854年被英国外交部派遣来华,1863年成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此后直到其去世一直担任此职。赫德除了致力于中国海关的发展之外,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