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以来的台湾近代史研究,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1949—1963年为第一阶段,1978年至今为第二阶段(在1964—1977年的13年间,关于台湾问题的研究论著几乎见不到,故略而不述)。由此...
日本的历史教科书问题,是这些年来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但关于日本历史教科书的基本情况,特别是日本的教科书制度,日本国内围绕历史教科书的争议与变化,似乎并不是人们都注...
孙中山是民初开国一代领袖中与美国渊源关系最为密切的政治家,无论是他的革命思 想或建国理念,都与美利坚合众国的经验密切关联。即便是他晚年的政治转向,也是他 对美国某种...
孙中山是民初开国一代领袖中与美国渊源关系最为密切的政治家,无论是他的革命思 想或建国理念,都与美利坚合众国的经验密切关联。即便是他晚年的政治转向,也是他 对美国某种...
关于张学良入党问题,最早是通过前苏联公布的一份共产国际文件引起有关研究者注意的。这一文件最早公开于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出版的《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汇编》一书...
关于日军侵华暴行和遗留问题的研究,是近10年抗日战争史研究进展最大的一个方面,现将其中的主要成果综述如下。 一、综合性的论著 关于侵华日军暴行的综合性著作,在1995年以前...
1987年7月,中国和日本部分历史学者在日本京都和东京举行了《卢沟桥事变50周年日中学术讨论会》。在京都的讨论会上,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清作了题为《近代日本历史上...
瞿秋白,1921年在苏俄入党,1923年回国参加中共中央领导工作,四年后正值中国革命转折关头受命担任中共历史上地位显赫的总书记,一年后即退为政治局委员并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驻...
抗战后期,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临近,对德日等侵略战争发动者的处置和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安排开始提上议事日程。反法西斯阵营内部美、英、苏等几个大国多次就这类问题进...
整整60年过去了,人们对于似谜似雾般的西安事变渐渐有了更多的了解,但由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在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特殊地位,各种权威的与不权威的,当事的与不当事的,沾边的...
众所周知,孙中山与共产党人的合作关系,很大程度上是经由当年共产国际代表建议,再由孙中山作主,将共产党人引入国民党,授予重要职务,而逐渐形成的。在两者关系中,俄国的...
二战时期中英两国关于西藏和南亚问题的争执,反映出丘吉尔的英国政府对于蒋介石插手印度内政的极端猜忌和不满。当时为欧洲战事所困的英国政府,无力阻止战时中国的政治和军事...
1928年国民党统一中国后,特别是中东路事件发生后,由于受到1927年中苏关系因革命问题而破裂的影响,《大公报》等报刊均站在政府一边,把政治意识视为中苏关系的决定因素,把反...
关于孙中山晚年民族主义的“苏俄转向”的解释,学界一直聚讼纷纭。本文通过对已经解密的档案的分析,认为这一转向乃是孙中山在寻求国家统一过程中,与国内各政治、军事的实力...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在收复台湾过程中的立场和举措,尽管存在应当依靠什么力量收复台湾的问题,但从总体上看,是较为积极的,这也是蒋去台后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
抗战爆发以后,内忧外患,纷至沓来,对国民政府而言,澳门问题实在不算一个很大、很急迫的问题,中葡关系也只能摆在一个较为次要的位置。因此,在较长时间内,国民政府似乎没...
近代日本国家意识是国内外环境造就的产物。“黑船事件”催促近代日本国家意识萌生。欧洲文化的冲击,加快了幕末传统国家意识的崩溃。从国粹主义的泛滥到《大日本帝国宪法》的...
孙中山从1878至1910年共六次到檀香山。在檀接受西方教育。1894年11月24日创立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揭开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檀岛成为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摇篮和策...
华德事件(The Ward Case),指的是美国驻沈阳总领事华德(Augus I Ward,又译为瓦尔德)在1948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沈阳后不久,因拒绝交出电台以及涉嫌间谍活动等原因,被长期软禁...
在近代工业的研究中,王树槐以建设委员会档案为主,以电厂为单位,展开一系列的电业研究。王氏研究的电厂包括上海、镇江、南京、江西九江等地,其研究取径自我定位为企业史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