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2021年5月辞世的著名史学家章开沅,是新中国培养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者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史观和史学思想值得总结。除却具体的历史研究及其学术贡献,章开沅史学思想...
作者:帕特里克·曼宁( Patrick Manning)著、刘文明;来源:《全球史评论》第二十一辑 摘 要:现代意义的“文明”一词出现于18世纪下半叶的欧洲,从19世纪至今一直在许多语言中广泛使...
摘 要: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之一,是指导历史研究的科学理论。它所提供的终极原因追溯法、层次分析法、生产方式阶段划分法、以及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来分析国家和文...
摘 要: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应指、能指与所指,必须以大历史观理解文明形态更替的历史逻辑与演进路径、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赋值人类文明新...
提 要:爱德华·卡尔《历史是什么?》在解构历史客观性的话语建构中发生重要作用,然而其说过度混淆了历史与历史学,这种混淆与英语中“历史”一词的两解传统有关。类似的混淆...
从20世纪20—40年代唯物史观史学的形成和发展,到1949年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居主导地位,再到改革开放后形成以唯物史观为主导的中国史学多元发展的态势,及至当代主流史学提出建...
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中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此后,习...
新时期以来,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建设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从研究领域看,从过去注重政治史研究,发展到渐次开拓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思想史等领域的研究。1981年2月17日,刘大...
摘 要:欧阳修的史学成就与其丰富而深邃的史学思想密不可分,而其史学思想又以其易学思想为哲理基础。在历史变易观上,欧阳修从“《易》道占其变”,变通是“天地之自然”,物...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华诞的大背景下,“中共党史党建”将成为法学门类的一个新的一级学科,这对党史学界来说是一桩学术盛事,对党史研究者来说也是一种鼓舞和激励,对党史学...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并在中国各民族共同发展中不断巩固与壮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
梁启超在1901—1902年发表的《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一般被视为20世纪初“史学革命”的宣言书。理解“史学革命”的内涵,需要从具体的知识脉络入手。学界以往大多基于中、日...
作为专门研究中国共产党执政全国以后的历史学科,新中国史研究不仅有着强大的学术功能,在发挥资政育人的社会功能方面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新时代,新中国史叙事面临着新的...
戴震史学与经学思想在中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戴震是中国乾嘉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皖派旗手。其思想特点在于对史学与经学作精深研究的同时,不限于经卷、史籍的训诂、考证...
1855年3月4日,时任哈佛大学校长的希腊史学者费尔顿教授向英国学者乔治·芬利寄出了一封口吻颇为严厉的回信。他写道:“您信中的一部分内容让我很伤心——那是您谈论自己的那段...
作者简介:朱露川,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史学理论与中国史学史。 摘 要: “叙事”作为一个史学理论范畴被提出来,在中国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史记...
作者简介:杨共乐,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世界古代史、中外历史比较。 主持人语(梁占军):教育部最近调整学科目录,拟将...
作者:张越,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研究员 从20世纪20—40年代唯物史观史学的形成和发展,到1949年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居主导地位,再到改革开放...
作者:程美宝,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学系教授 用什么人文地理单位来研究人的活动最为合适?毫无疑问,“区域”和“国别”是其中一对具有人文意义的地理单位。对研究者来说,...
作者:杨华,历史学博士,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 20世纪70年代,西方学界出现“语言学转向”和“文化转向”。与此同时,风起云涌的后现代主义消解宏大叙事,颠覆精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