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剑鸣初次见面是在1972年,我校一行三人赴河南、陕西访古,到西北大学时剑鸣接待了我们,并有所交谈。当时,我虽然系统读过《史记》、《汉书》,但尚未开始学习和研究秦汉史...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齐泽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提出“连接中外,沟通世界”的外宣方针,这对海外中国学研究工作从学科体系建设到具体操作环节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
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对繁荣发展当代中国历史科学,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指导意义。他在贺信中指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摘 要:在20世纪中国通史编纂的热潮中,顾颉刚对经学在中国通史中地位的认知与他的“疑古先锋”形象既有吻合之处,也存在较大反差。他以辨伪经书为前提,批评传统经学研究中的...
内容提要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产生与演进过程中,社会进化论带来过重大影响。在历史主体论、历史动力论、历史过程论和历史规律论等多个方面,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都曾打上...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缅怀和弘扬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近日,由中国中共文献...
【摘要】宁可先生在1980年代初期对史学理论学科建设做出了系统的思考,包括区分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提出史学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之关系及其在历史学科结构中的地位,并倡导建立...
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渊源久远而又别具特色,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阵营中声势最大且影响非凡的英国史学生力军。本文选择两代马克思主义史家群体及新左派典型...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
《中国古代历史图谱》(以下简称《图谱》),全书共十二卷,十七巨册,由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版本目录学家张政烺先生任主编,是规模空前宏大的中国历史参考...
内容提要: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它以考察中国古代史学发展中人们反思、评析史学家们的史学活动、史学成果为研究对象;从春秋时期开始,到清朝中叶,中国...
陈其泰 与西方史学相比,历史编纂是中国史学最为优长和最具特色之所在。当前,为了构建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和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一项迫切任务是撰成系统的《中国历史编纂学史...
内容提要:史论关系,为治史必须面对却长期聚讼纷纭的问题。此事因缘于清季以来史料与史学的区分,并由民国时期史料与史观的纷争而日益凸显。文言改白话,造成著史和读史时引...
内容提要:“历史美学”具有两重内涵:用美学的视角看待历史,其要义在“以人为本”,将“历史”还原为“人”的历史。这里的“人”,并非一空洞的概念,而是指有鲜活的心灵活...
摘要:徐复观对乾嘉汉学和以胡适为代表的新考据派在治学上的态度立场、价值关怀等持批判态度。徐氏认为考据虽可解决细微局部的问题,但崇尚考据的学风,使许多学者丧失思考力...
摘 要:历史生成于人所作之“事”。离开了“事”的多样展开,历史将流于抽象和空洞,脱离了具体的“事”,历史主体也将虚幻化。正是在参与多样之“事”或从事多样的活动的过程...
近年来中国学术界有一个特殊现象,即在西方学界思想史研究领域普遍渐渐衰落时,在中国,思想史研究却仍然是热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既反常又合道的事情。 为什么说它“反常”?...
摘要:本文从边疆学学科属性入手,分析了“民族国家”概念及其在“边疆学”构建中的重要性。作者认为,如果以社会科学的方式构建“边疆学”,本身意味着必须找到其研究的逻辑...
【内容提要】 在中国学术传统中,“革命”是儒家表达王道理想的一套独特理论。“文王受命称王”的事迹是这一理论的形象表现。然而,儒学史上也曾有从君臣伦理角度否认文王称王...
长期以来,在城市史研究的话语体系中,欧洲模式、欧洲经验是城市历史叙事的中心,而关于中国城市的历史叙事往往被边缘化。其实,中国的城市发展无论从规模化、体系化上看,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