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中国人的历史意识具有某种程度的宗教性,这主要体现为对历史的敬畏,希望不朽于历史,和相信历史的公正,即敬畏性、不朽性、公正性。导致历史意识宗教性的原因,一方面...
20世纪初,梁启超发表《新史学》等论著,呼吁“史界革命”,由此引发“新史学”思潮,推动中国史学向近代转型。梁启超及其《新史学》等论著在这一转型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值得进一步...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 中国人文哲学社会科学步入了繁荣昌盛的新阶段, 中国古代史研究也同样经历着深刻变化。无论从其发展的内在规律还是外在的社会环境...
摘 要:《新安文献志》所收撰于后唐天祐十一年(914)的《程岩勋德碑》,实则节录、删改唐永泰二年(766)所刻《唐李宝臣纪功碑》而来,为伪碑。《新安文献志》卷六二上《程岩勋...
进入21世纪以来,墓志整理尤其是中古墓志的整理出版蔚为大观。众多的新墓志让读者目不暇接,也让编者不断逐新,纷纷争取首刊权,这反过来又刺激了学界对新墓志的追逐和研究。...
2018年5月26日上午,由华夏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陈其泰史学萃编》新书发布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
内容提要: 史学理论体系的建设,是现今中国史学界的要务。这首先应从辨明历史与史学、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之间的区别开始。对这些基本概念的厘清至关重要。史学理论学术体系的...
“他是一位关注历史学理论建设的史学家!”———这是许多年来, 林甘泉先生留给我的深刻印象。当得知他离去的消息时, 悲恸之际, 我想到的依旧是这句话。为缅怀这位马克思主义史学...
2018年11月30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北京市历史学会在京师大厦联合举办了《中国史学思想会通》新书发布暨学术研讨会。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
提 要:本文不能通体展述援庵先生的史学遗产,而仅为个人学习先生著作过程中对其治学路数的点滴体会。首先,先生的研治史学的基础建立于目录之学。所以,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先生...
河北、山东地区人文的特殊性 [ [1] ] ,历来史家亦多有发明,其中要以陈寅恪的论断最为深刻而著名 [ [2] ] 。这些人能征善战、一呼百应,又不易管理、约束。这种人文特性在考古材料...
学界所谓的“中古”,一般指汉末至唐代这一时段,也是中国古代墓志由兴起到兴盛的时期。墓志以石质墓志为主流,此外还存在砖质和瓷质等特殊材质的墓志,它们也在本文的涵括范...
作为有唐一代文章总集的清人所编《全唐文》,收录了大量的碑志文。这些碑志文,有的来自来于别集和总集,有的来自于金石著作和拓片。《全唐文》于所收文章,均不标出处;对这...
引 言 作为编年体史籍的别支,年谱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诚如清儒钱大昕所强调的:“读古人之书,必知其人而论其世,则年谱要矣。” 孔广林,原名广枋,字丛伯,别号幼髯,晚年...
中国传统史学长期浸润于儒家思想之中,欲审明其特质,须先对儒学有相当把握。正如张之洞所言:“由经学而入史学者,其史学可信。”(《书目答问补正》附二《国朝著述诸家姓名...
在唐代政治史的研究中,藩镇问题一直是学界重点关注的领域。从陈寅恪以来,关于这一问题的著述,可谓层出不穷。但一个经过多次诠释的现象,由于研究理念和手段的转变,往往可...
2014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新资料与中古文史论稿》一书,是武汉大学刘安志教授继《敦煌吐鲁番文书与唐代西域史研究》(商务印书馆,2011年)之后出版的又一部论文集。与...
摘 要: 林甘泉先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在中国古代经济史、政治文化史、史学理论, 以及秦汉史等许多重要领域都有建树, 提出了诸多很有价值的...
《吕振羽全集》是国家“十二五”规划重点出版项目,十多位专家学者历时四年编辑,2014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全集共计十卷,有专著、史论、政论、回忆录、日记、札记、书信等,近...
中国古文明素以史学发达著称,谈到名家,一般就说是两司马和一班。依我个人的偏见,应当说是两司马、一班和一刘,刘就是刘知幾。记得还在大学时代,老师辈提及中国古代的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