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有很多出产人参的参山,清廷实行“八旗分山制”,将大部分参山划分给八旗贵族。其中,额尔敏、哈尔敏的人参资源最为丰富,且距东北政治中心盛京较近,康熙初年成为皇室主...
多年来,关于长城及其历史的研究,中外学者已有许多重要的成果。论者或从欧亚大陆上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之间资源争夺的宏观视角,或从中原王朝为“御边”而大兴土木及其后果的...
按照接受美学的观点,文本的意义,是在读者阅读的具体过程中不断生成的。在中国古代史学史谱系所处位置并不显赫的郑樵,进入20世纪后获得新的接受和解读,其学术地位空前提高...
近日,历经十年编纂而成、首部全面记述和研究长城的大型史志体著作——《中国长城志》出版发行,为说明长城在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提供了文献依据,同时也引发了社...
历史上的万里长城首先是一道军事防线,它的城墙、关隘、堡寨、敌台,见证了刀光剑影与炮火连天的岁月;同时,长城地处我国传统的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错带,因此又成为一条经...
丝绸之路概念自19世纪末提出之后,就成为东西交通的代名称。特别是20世纪后期以来,不仅学术研究方兴未艾,也吸引了社会公众和大众传媒的广泛关注。21世纪的今天又注入新的内涵...
以《剑桥印度史》和《牛津印度史》为代表的正统印度史学的历史地理学把印度的地理环境表述为一个单一而封闭的自然区域。这种历史地理学和东方专制主义观念一起,塑造了作为正...
历史观正确与否,关系人心聚散、国家兴亡、民族盛衰。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能否树立正确历史观,是意识...
档案是历史的记录,也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戴逸先生说过:“史料之于历史研究,犹如水之于鱼,空气之于鸟,水涸则鱼逝,气盈则鸟飞。历史科学之辉煌殿堂必须岿然耸立于...
历史是对人类生产生活等活动的记录。史学将人类活动的各种事实加以整理,厘清被掩饰、被曲解的历史事实,恢复历史原貌,总结出有益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形成规律性认识,以指导...
“草原丝绸之路”(以下简称“草原丝路”)这一概念自出现以来,使用者众多,但对于其含义和具体路线的认识却长期处于模糊状态,导致有学者质疑其命名的科学性。反对者的意见...
同治十三年(1874),日本侵犯中国台湾,清政府因为海防体系的薄弱以赔款而妥协告终。受这一事件刺激,清政府在沿海等地督抚和中央高级官员中展开一场关于海防政策的大讨论,史...
历史解释有其不可离弃的理论维度,来自不同学科的理论范畴和研究方法,为历史学提出问题和进行解释提供了不同的视野和工具。同时,各种学科尤其是社会科学与历史学的相互融合,使得...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学术与文化的传入,中国思想文化领域不断接受与掌握西方学术与文化范式,并以之反思中国传统文化,构建起中国的近代学术与文化体系。毋庸置疑,西方学术与...
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点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烈火,建立了第一个农民政权——张楚。可是,就在各地义军风起云涌之际,陈胜和吴广却相继死于非命,张楚政权也仅仅存...
如果将匈奴视作以游牧经济为基础的政治体、将秦汉王朝视作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政治体,那汉匈之间的“缠斗”和互动隐含着一个更高层次的文明意义,即游牧地区与农业地区的统一...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国传统文化必将走向世界,深入影响到全球的社会治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多元思想体系相互碰撞、相互包容、相互学习之后经过长期积淀而形成...
《吐露》月刊于1945年11月15日创刊,由市三中(原新学中学,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十七中学)文艺研究社主编。16开本,每期13页。目前见到的只有创刊号和第二期。 据《创刊词》载,由...
习近平总书记在“战略机遇期”的基础之上提出“历史机遇期”。一方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个目标干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和勇于担当、不辱使命的奋进历程;另...
《吕氏春秋》并不属于儒、道、墨、名、法、农、阴阳、纵横、小说诸家中的任何一家,而只能归入先秦诸子中的杂家。 《吕氏春秋》,从《汉书·艺文志》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