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牒研究出现“文化转向”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3月21日第929期 作者:汪润 【核心提示】在以往的社会史研究中,套语是一种“隐性”的存在,很少引起研究者的注意。在新文化史...
摘要:自東晉十六國始,因長期分裂,南北兩地在學術文化方面呈現出很多差異。這些差異歷來為研究者所關注。但是回顧以往的研究史,我們發現研究者對涉及南北差異的一些關鍵性史...
清代土司教育、科举制度述略 贺晓燕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研究所,北京 100732) 摘 要: 清代针对土司制定的教育、科举条例,是清政府在整个土司地区推行这一政策中的重要内容,...
举人大挑是清代举人入仕的重要途径之一,始行于乾隆十七年(1752),延行至清末。光绪《大清会典事例》做了简要概括:“凡会试后,奉旨举行大挑,礼部查造清册,咨送吏部,奏请...
日本学者若松宽曾撰文指出,和硕特部固始汗是在其长兄卫拉特汗王拜巴噶斯去世之后,迎娶其遗孀贡吉王妃为夫人,完成“转婚”,成为第二代卫拉特汗王。[1]其依据是俄罗斯派遣准...
【提要】该文从史学与经学、史学与文学的关系着眼来研究魏晋南北朝史学的发展。提出了如下的观点:第一,魏晋时期史学虽然从经学当中独立了出来,但事实上二者仍有千丝万缕的...
從南京出土的東晉南朝墓誌推論僑舊之別 胡寶國 《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31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7月 幾十年來,南京地區出土了一批東晉南朝時期的墓誌,加上傳世金石文獻...
司译院都提调和提调属于兼任之职。司译院设立之初,朝鲜王朝派大臣兼任司译院都提调、提调之职,负责汉、蒙、倭、女真学的教学、考试、官员的受职、译官的委派等诸多事项。并...
摘要:本文利用古文献资料和古地图资料,再结合笔者实地踏查的经验,考察了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穆克登定界时筑设的堆标的遗迹,确认黑石沟东南岸的土石堆沿长约23公里,合...
内容提要: 日本为了挑起“间岛问题”,派遣测量手考察长白山,指出碑以东的沟壑(指黄花松沟子)与松花江相连,这支持了所谓的土门、豆满“二江说”。另外,还任命嘱托进行文...
明代府的司法地位初探——以徽州诉讼文书为中心 阿 风* 载《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第八辑,社会科学院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359-374页。 摘要:府是明代的中层政府机构,起着承上...
历史上,匈奴、突厥、蒙古等游牧民族曾对内陆欧亚的历史进程产生过深远影响,而卫拉特(oyirad)[1]是最后一个深刻影响内陆欧亚历史的游牧民族,有学者称其为“最后的游牧帝国”...
A Study on the Genealogies of Mediaeval Times in Excavated Epitaphs 【内容提要】尚门第、重姻娅的两晋南北朝时期,曾经是中国历史上谱牒的极盛时代。唐代以后,六朝古谱亡佚殆尽,学界对于中古...
自漢魏以來,會稽一直是南方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地區。東晉時期,一批北來僑人到會稽安家置業,一些僧人也到此地傳播教義,這使得該地區更加醒目。但是從東晉後期到南朝,會稽...
李延寿编撰的《南史》、《北史》对他所依据的正史有增有删。今人对他删书常常有所不满,认为他不该删去那些重要的史料。这个看法似是而非。第一,李延寿并非写史料,而是写史...
中国历史上的“契约” 阿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内容摘要:很早以来,中国人就通过订立契约来处理各种社会经济关系,契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河西走廊周边的卫拉特诸势力 康熙二十一至二十七年(1682-1688)间明朝遗民梁份(1641~1729)西游边陲,约在康熙三十年(1691年),著成地理书《秦边纪略》(原名《西陲今略》)...
《西域史地文物丛考》(以下简称《丛考》)是马雍先生的自选集,共收有关古代西域史的论文十七篇,书评一篇,目次也是他亲自编定的。马雍先生有关古代西域史研究成果的精粹,...
孫毓棠先生(1911-1985年)是我的老師。他從1978年起指導我學習中亞史和中外關係史,直至去世。在他晚年的學生中,我是追隨他時間最久,受到教誨最多的一個。 先生平易近人,和藹...
《唐悟空禅师塔石鼓铭文》刻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距今有将近500年的历史。其重要价值在于这是第一手实物史料,特别是其中有关悟空归灭时间、地点、灵骨葬所等记载,是唐释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