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的帝陵分布于两处,一处是盛乐平城时代的“金陵”,另一处为洛阳北邙的陵区。 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北魏盛乐故城北20公里处发现了几座鲜卑时代的北魏墓地,并发掘了一座北...
2006年7月至9月,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和偃师市文物局等在配合郑州至西安的铁路建设进行考古调查时在偃师市顾县吴家湾村西发现并发掘了一座东汉晚期封土墓。 墓葬位置示意图 墓...
宋代石刻题记盛行,全国各地著名的题记集中地点以宋代及其以下的题记题名为主。 湖南祁阳浯溪题记存有大量宋人题记,比较著名的有北宋米芾的《浯溪诗》、黄庭坚《书摩崖碑后》...
2005~2006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河南省荥阳市王村镇薛村遗址发掘一座唐代晚期纪年墓,墓主为唐代河阳军兵马副使宋华及其夫人阎氏,编号为第Ⅳ发掘区的M2。墓葬为带竖穴墓道...
隋唐时期,国家统一,政治长期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巨大发展。文化艺术也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高峰。隋唐时期是中国碑刻历史上最为成熟的一个阶段,这一时期制作的石刻种类繁多...
秦汉时期手工业门类齐全,主要有矿冶、木工、皮革、制陶、漆器、玉石器、煮盐、冶铁、铸钱等十几个部门。影响较大的有冶铁、铸铜、纺织、漆器制造、造船等。 汉代冶铁成为经济...
两宋时期,金石学大兴,出现了一大批金石学图录,比较重要的有《考古图》、《博古图录》、《历代钟鼎彝器款识图录》、《啸堂集古录》、《金石录》、《考古图释文》等,对于后...
唐代帝陵除昭宗李晔和哀帝李祝陵分别在河南渑池和山东菏泽以外,其余18座陵墓集中分布在陕西乾县、礼泉、泾阳、三原、富平、浦城6县,号称“关中十八陵”;东西绵延100余公里,...
陶寺文化主要分布于汾河下游及其支流浍河流域。在山西地区内的临汾、襄汾、侯马、曲沃、翼城、绛县等地目前共发现陶寺类型的遗址75处。各个遗址规模一般在数万或10余万平方米以...
秦汉时期,我国的家畜主要有猪、牛、羊、马、狗等。家禽主要有鸡、鸭、鹅。 汉代,养猪业十分发达,地方官吏都提倡百姓家庭养猪以增加收人,各地汉墓中经常用陶猪或石猪随葬,...
大河口墓地位于翼城县隆化镇大河口村北台地上。 大河口墓地面积约4万余平方米,有墓葬千余座。已揭露面积15000余平方米,发现墓葬615座,车马坑22座。墓葬均为长方形土圹竖穴,多...
先周文化是指武王克商建立周王朝之前周人创造的文化,也可以称之为早周文化。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周人的祖先是弃。尧时,弃因为善于耕稼,被授予农师之职。舜时,封弃于邰...
粮食收获后进行加工的程序依次是去秕、脱壳、磨粉等。最古老的脱壳工具是木杵地臼,虽然秦汉时期仍偶有沿用,但是主要还是通过木杵石臼对粮食进行脱壳。在洛阳烧沟、洛阳西郊...
古代先民储藏粮食,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挖地窖藏粮食。洛阳汉河南县城中发现过一处粮窖。 如果在地面上搭铺编竹以囤积粮食,称作篅。广州汉墓曾出土陶篅,圆形,下有四根立柱。篅...
先周文化可分五期。 第一期遗存仅见于礼泉朱马嘴遗址。器类有袋足鬲、联裆甗,盂、豆、尊、折肩罐。这些器物出土于商文化遗址中,但形态不同于商文化,而与晚期的先周文化和西...
农耕工具首先包括起土农具。秦汉时期的起土农具主要是犁和耒。犁由耜演变而来,耜有弯曲的柄,这样的特性为犁的演变创造了条件。自先秦到西汉时期,我国古代先民耕作所使用的...
在先周文化的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房址、灰坑等居住遗迹以及窑址、墓葬。碾子坡是一处居住遗址与墓葬齐全的遗址,在这里居住区与墓葬分开,窑址分布在居住区的外围,居住区内房址...
秦汉时期,农田灌溉技术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地表水源充足的地区,可引流地表水直接灌溉。否则就要凿井引水灌溉。早在龙山文化早期,水井已经出现。 东汉的明器水井,有些附有...
现已发现的先周墓葬绝大多数属于第四期、五期,发现地点有宝鸡斗鸡台、岐山贺家、凤翔西村、长武碾子坡、长安张家坡等。其中碾子坡、西村墓地面积较大,发掘面积也较大。 西村...
关于先周文化的来源,学术界有多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先周文化来源于寺洼文化和辛店文化;第二种观点是先周文化来源于东方的商文化、北方的光社文化和西方的寺洼文化;第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