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时期,1965年甘肃敦煌莫高窟125-126窟间缝出土,现藏敦煌研究院。长49.4厘米,宽29.5厘米。佛像供养人绣品为北魏广阳王元嘉供奉的刺绣佛像残片,虽残损严重,但仍可见一佛、一菩...
北齐武平元年(公元570年), 1979年至1981年山西省太原市王郭村娄叡墓墓道西壁第二层壁画。现藏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右侧为长卷式出行图的导骑。画有二人二马。年轻着白衫者居右,...
元代,1974年江西省景德镇,现藏江西省博物馆。通高29.5厘米,横宽20.5厘米,进深10厘米。为仓亭阁式。仓顶是庑殿重檐顶,红柱,瓦由釉里红点彩串珠组成。两旁作亭式稍低于仓顶。整...
商代,1986年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出土,现藏四川省考古研究所。青铜神树出土于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共有八棵,其中修复完整的一棵高达395厘米,目前是全世界发现的最大的单...
北朝、隋代,1968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北区99号墓出土,现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长18厘米,宽13.5厘米。此锦区别于汉代织锦的特点是图案有较强的稳定性,以长方格构成织物图...
三国(吴),1984年安徽省马鞍山市朱然墓出土,现藏马鞍山市博物馆。直径24.8厘米,高3.5厘米。此盘为旋制木胎、平沿直口、浅腹平底,沿与底部各有一道鎏金铜釦,红里黑表。漆盘内...
战国时期,1933年寿县朱家集(今属长丰县)李三孤堆楚王墓出土。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铸客大铜鼎通高113厘米,口径87厘米,耳高36.5厘米,腹深52厘米,腹围290厘米,足高67厘米,重约...
北魏时期,1965年山西省大同市石家寨司马金龙墓出土,现藏大同市博物馆。每块长约80厘米,宽约20厘米,厚约2.5厘米。漆屏风较完整的共有五块,现为其中两块。屏风用木板制成,版面...
商晚期,1959年山西石楼桃花庄出土,现藏山西省博物院。通高19厘米,长44厘米,宽13.4厘米,盛酒器。通体呈龙形,前端为龙首,露齿昂翘,瞠目张角,龇牙咧嘴为流,两角粗壮上指,...
西周早期,1979年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史家塬出土,现藏淳化县博物馆。通高122厘米,口径83厘米,重226千克。平沿方唇,上有两立耳,腹壁较直,与三足相对应。鼎腹中部加饰三环状耳...
新石器时代晚期,1983年辽宁省凌源市牛河梁遗址出土,现藏辽宁省考古研究所。高22.5厘米,宽23.5厘米。胎为黄土掺草禾,和泥塑制。头像与真人头部大小相当,五官端正,头部平直起...
唐。碑刻。高302厘米,宽87厘米,厚25厘米。现藏山西省博物馆。此碑为唐天狩二年(591年)所作,碑身以佛祖涅槃变相为中心,雕饰佛祖涅槃前后情景和佛传故事,构图紧凑,雕工细致...
战国中期,1977年河北省平山县中山王厝墓西库出土,现藏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通高51.5厘米,直径65.8厘米。 此器为九件列鼎中的首鼎,是王厝十四年所作。鼎足为铁质。圆腹,三短粗壮...
东汉至魏、晋,1995年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出谷,现藏新疆考古研究所。长18.5厘米,宽2.5厘米。以青、黄、绿五色彩线织成,青色打底,鲜艳的白、红、黄、绿等色织出星云纹及孔雀、仙...
西周时期, 1992年山西曲沃M63墓(晋穆侯次夫人墓)出土,现藏山西博物院。复原长度约158厘米。由玉璜、玉珩、冲牙、玉管、绿松石珠、玛瑙管等组成,共有204件。大致有三列,中列有...
茂陵石雕即西汉武帝茂陵旁霍去病墓前的大型石刻群,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兴平乡霍去病墓前和四周,现藏茂陵博物馆。茂陵石雕原有数量现在已不可考,现存茂陵石雕共16件,其中人和动...
元代,现藏西藏博物馆。长12.2厘米,宽12.2厘米,高12厘米。玉质青色。扁方形,龙钮。印文为八思巴文,内容是统领释教大元国师的藏文译音。整器雕琢而成,造型庄重古朴,是典型的...
西周,2003年陕西眉县杨家村窖藏出土,现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通高20.4厘米,口径53.6厘米,圈足直径41厘米,腹深10.4厘米,兽足高4.2厘米。盘为盛水器,一般与匜配套使用。为方唇,...
北朝,1983年青海省都兰县热水乡出土,现藏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残片,整体为红地,上有云珠串成圆圈以兽纹或花纹图案环环相扣。圆环内中央或为交趾端坐的日天,或为人于坐...
四川广汉三星堆一号祭祀坑出土,现藏广汉三星堆博物馆。长143厘米,直径2.3厘米,重463克。金杖是用金条捶打成金箔后,再包卷在木杖上的。据专家推测,金杖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