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1978年江苏苏州瑞光寺塔出土,现藏苏州博物馆。通高122.6厘米。制作者采用名贵的木料,综合了木雕、玉雕、穿珠、金银丝镶嵌、髹漆描金等多项技巧,将须弥座、佛宫、刹顶三...
龙山文化玉簪:通长23、簪长19.6、直径0.8厘米。山东省临朐县西朱封遗址202号墓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墨绿色。形似玉笄,截面略呈扁圆形,通体由竹节状旋纹。...
西汉时期,1965年河北定县三盘山出土,现藏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长26.5厘米,直径2.6厘米。圆筒竹节状,中空,由中间分为两段,以子母口套接,为古代车上的伞铤。以金银错出纹饰,用...
北宋时期,现藏贵州省博物馆。纸本,宽30.9厘米,纵71.7厘米。作者韩琦在北宋时期仁宗、英宗、神宗三朝为官,封魏国公,卒谥忠献。他作为当时重要的军事将领,曾多次率兵抵御西夏...
红山文化玉珠:最大直径1.89、最小直径1.27厘米。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那斯台遗址出土,现藏于巴林右旗博物馆。4件。黄绿色。器体呈圆球形或半球形,底侧有一组横穿洞孔。通体抛...
西汉。青铜器。1983年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现藏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西汉南越王墓出土了近千件文物,这五件铜屏风构件就是其中较为精美的部分,包括朱雀屏风铜顶饰、双面兽首...
商代,1986年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二号坑祭祀坑出土,现藏四川省考古研究所。通长54.4厘米,宽8.8厘米。呈刀形,青黑色,上有灰色斑纹。器身近似平行四边形。遍体满饰图案,两面...
东汉时期,1990年四川省绵阳市何家山二号汉墓出土。现藏四川绵阳市博物馆。我国东汉时期,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西南地区流行一种特殊的陪葬用品摇钱树。因该器物上装饰大量方孔圆...
良渚文化玉镯:直径7.1、孔径5.7、高2厘米。浙江省平湖市林埭镇群丰村庄桥坟遗址155号墓出土,现藏于平湖博物馆。玉色墨绿,表面沁出白色筋纹。整器为矮圆筒形,制作规整,内壁略...
西夏,1991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拜寿沟方塔废墟中发现,现藏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出土经书共九册,蝴蝶装,是译自藏文的藏传佛教密宗经典。完本者有封皮、扉页,封皮左上侧贴...
三国(吴),1984年安徽省马鞍山市朱然墓出土,现藏马鞍山市博物馆。漆木屐长20.5厘米、宽9.6厘米、厚0.9厘米。漆木屐为木胎,一对,屐板和屐齿由一块木板刻凿而成。屐板前后圆头,...
战国时期,1990年浙江省杭州市半山镇石塘村战国墓出土,现藏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杯高15.4厘米,口径7.8厘米、底径5.4厘米。敞口平唇,杯壁斜直呈喇叭状,底圆,圈足外撇,酷似...
新石器时代的服装实物很难保存下来,关于帽子方面的资料,除了半坡人面纹上的所谓尖状帽外,1978年陕西临潼邓家庄出土的陶塑人像,提供了五千多年以前戴帽人物的具体形象,属于...
从出土文物看,历史发展到能够生产出专供做服装的材料纺织品时,以兽皮为基本材料的原始服饰可能早已自成规模,中国服饰的源头可以上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 旧石器时代,在北京...
新石器时代,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纺织品,为早期的服饰缝纫工艺提供了新材料,并对服饰形制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纺织工具如纺纱捻线的纺轮,在新石器时代遗址和墓葬中大量出土。年...
商,2001年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现藏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金箔重20克,外径12.5厘米,内径5.29厘米,厚0.02厘米。 太阳神鸟金箔图案中向四周喷射出十二道光芒的太阳,呈现出强烈的...
新石器时代关于服饰的图像、文物较旧石器为多,但由于衣装实物难以保存,研究起来仍有一定局限。 关于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时期的人形彩绘,以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出土的彩陶盆、彩...
西汉时期,1980年山东淄博大武公社窝托村南古墓五号陪葬坑出土,收藏于山东省淄博博物馆。 齐王墓青铜方镜是西汉诸侯王墓出土文物。镜长115.1厘米,宽57.7厘米,厚1.2厘米,重56.5千...
殷墟墓葬中,出土的玉、石、陶、青铜等不同材料制成的人俑身上大多都着衣,这就为我们考察商代的服饰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且这些人俑的具体衣着有所区别,这应该与当时他们...
从已经出土的商代玉、石、铜等人像雕塑可以发现,殷商时期的冠式已经相当丰富多样了,这些冠式主要有高冠、低冠等。 据目前殷墟出土的资料表明,高冠的具体形制略有不同。如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