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土材料看,西汉时期的铠甲都是铁甲,且都是锻铁制成的,比较完整的有: 河北满城汉中山靖王刘胜墓中出土了一领铁铠甲,铠甲是用片鱼鳞甲片编缀而成,领口方形,衣襟对开,...
由于隋朝建国时间短,因此很多方面仍基本沿袭南北朝时期的旧制,军戎服饰更是如此。 在隋一代,铠甲使用最普遍的仍然是两当甲和明光铠。两当甲的结构有所进步,一般身甲用小甲...
汉代初期的玉器基本上继承了战国时代的传统,但是逐渐开始有了变化,至后来,长期积累的变化,已经使汉代玉器几乎全面改观了。两汉时期的用玉特征和发展趋势大致是葬玉制度兴...
魏晋时期是一个动乱的时代,也是一个思想活跃的时代。这一时期的名士们率直任诞、清俊洒脱,他们追求饮酒、服药、清谈和纵情山水,士人们多特立独行,不拘礼节,这些特殊历史...
唐代女子穿男装的现象在史籍和考古出土壁画等资料上都可以常常见到。唐代男子的日常打扮通常为头戴幞头,身着圆领袍,脚穿靴子,这套本应该只属于男性的服饰,在唐代也是女性...
汉代鞋履以原料质地取名,有皮靴、丝履、麻鞋、草鞋等许多种。履大多是指丝履,即用丝绵缝制的鞋子。因其舒适轻便,故而成为汉代社会上层的日用品。长沙马王堆一号墓中就出土...
魏晋南北朝时期妇女服饰一方面继承了汉代服装样式,另一方面吸收了当时北方各民族的服饰,在传统基础上有所发展。总体来说,当时女装已经从汉代深衣制度之中解放出来了,其具...
1993年10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中国古代漆器》特种邮票一套,全套共4枚,由王虎鸣设计。 第一枚新石器朱漆木碗,票面图案为河姆渡遗址第三文化层出土漆碗,是迄今中...
1954年8月25日中国人民邮政发行了《伟大的祖国古代文物邮票》特种邮票一套,该套邮票共四枚,意在宣传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设计者为孙传哲、夏中汉,雕刻者系贾炳昆...
北朝是中国服饰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由于生活习惯和风俗的影响,北朝各民族的服饰以轻便为主,这与汉族上衣下裳的服制大相迥异,受到当时北朝服饰的影响,汉式服饰开...
战国中晚期,高82.9、底径26厘米,河北省平山县中山王舋墓出土(DK:34)。该灯出于东库。由灯座和七节灯架构成。灯座和灯架均有插孔和插榫,每节榫头形状各异。灯座平面圆形,下...
1956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东汉画像砖》特种邮票一套,共4枚,由孙传哲设计、孔绍惠雕刻。票面图案均取材于四川地区出土的汉画像砖拓片,主题分别为井盐生产、...
北朝时期的服饰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后,一改骑马民族服装样式,而逐渐被各种典雅宽松的汉族衣冠代替。这一改变在北朝时期的石窟、壁画、陶俑等艺术作品中表现出来。 北魏各种图...
结合猿猴臂长的的体态特征,出现了猿形带钩这种生动活泼、充满趣味的生活用具。 山东省曲阜鲁国3号战国墓出土(M3:4)银质带钩一件,现藏于山东博物馆。器作猿形,通长16.7厘米,...
因其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干燥的气候使得民丰地区发现的遗址中保存了大量古代纺织品,这一地区遗址中出土的丝织品大多花纹流畅自如,艳丽华贵,代表了中国古代织锦的最高...
簪钗:魏晋南北朝时期,妇女发髻形式高大,发饰除一般形式的簪钗以外,流行一种专供支承假发的钗子。如贵州平坝南朝墓出土的顶端分叉式银簪银钗,承重的意义大于装饰的意义。...
满城汉墓一号墓出土(1:4292),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院。通高13.3厘米,状如倒挂的花朵,四偏花瓣间各有一柔曲向上的长钩。花蕊下倒悬一只长臂猿,猿左臂弯曲作钩状。其设计的巧妙之...
著名的尼雅遗址位于新疆民丰县,遗址中出土了不少汉晋时期的丝织品。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护臂呈圆角长方形,长18.5厘米,宽12.5厘米,边上用白绢镶边...
东周时期,车身通高9.1,长13.7,宽11.3厘米。1989年山西闻喜县上郭村周代墓葬(89W5M7) 出土。这是一具有两个大轮、四个小轮,既可挽环牵引,又可以用手推转的挽车,这件铜器可转动部位...
北京平谷上宅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6000年左右)出土一件黑色滑石质猴形饰件(T1:⑤),该饰件全长3.1厘米,头部似小猴,雕刻出眼睛、眉毛、耳朵、鼻和嘴,下半身则为蝉形,没有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