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新石器时代中期,玉器工艺逐渐发展起来,制作了大量玉石、玛瑙的珠、管、坠、玦、璜、环、璧、琮、镯等高级装饰品,相应地反映了当时服饰文化的高度进展,现择部分进行介绍...
西汉时期,1983年广州市南越王墓出土,收藏于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通高18.4厘米,口径5.86.7厘米。角形玉杯系用一整块青玉雕刻而成,整体仿犀牛角的形状,中空可以乘酒。口呈椭圆形...
反映新石器时代原始人头面装饰的资料,见于陶器人形的例子,有甘肃礼县高寺头仰韶遗址出土的陶塑人头,也可能是所谓人头器盖残存的部分。表面橙黄色,顶部有一小孔,前额向后...
东汉中晚期,1995年新疆尉犁营盘遗址墓地十五号墓出土,现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此系该墓男主人外袍面料。为双层两面纹毛织物。它是由红、黄两色经纬同时织出平纹...
虽然殷墟中出土的着装人物形象不是很多,但在考古发掘中,商周时期的各种饰物却多次大量出土,尤其是头饰、佩饰等都是目前我们可以经常见到。 头饰中的笄是梳理头发时的饰物,...
西汉时期,1955年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现藏云南省博物馆。通高38厘米,盖直径30厘米。器作铜鼓形,有底有盖。腰部有线刻的狩猎图案,共八人,皆裸体,手中各持兵器作追逐野猪兽状...
三星堆遗址的一号祭祀坑和二号祭祀坑中出土了不少青铜人物造像,从这些青铜人物造像及其雕刻图案上,我们可以一窥当时蜀人的服饰特征。 就衣裳样式来说,三星堆青铜人像中,既...
有关西周时期的服饰在《礼记》、《周礼》、《左传》等古籍中已经有了较为详细的记载,但只通过文献来具体考察、复原西周服饰仍有较大的困难,各地考古发现所出土的西周时期的...
大汶口文化玉镯:高3.7、两端径7.8、中间束腰直径7.4、厚0.9厘米。山东省广饶县傅家出土,现藏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白玉,沁有灰白斑。两端外侈,中间束腰,中部对应有两处裂...
西周贵族墓葬中发现的部分纺织品痕迹与遗物数量虽然不多,但仍然为我们了解西周时期的纺织技术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 在陕西省泾阳高家堡的一座西周早期墓葬中曾发现过麻布的痕...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发现和考古发掘为我们研究秦代的军戎服饰提供了迄今为止最全面、最详细的的古代戎装实物资料。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的铠甲按形制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仅能护...
西周的组玉佩是由不同的玉件串联起来组成的一个整套的装饰物。通常可佩带于人的颈项、胸前、肩部或腰间。 近年来,陕西周原一带,山西天马-曲村遗址北赵晋候墓地,河南虢国墓地...
从目前汉墓中出土的彩绘木俑身上,可以看出当时女性服装样式基本上沿袭了战国楚人的服饰特点,常见的款式仍是镶有宽边的裙在下身进行缠绕的肥大衣服,其缠绕是将前襟向后身围...
深衣之得名,在于其衣裳相连,被体深邃。在商周时期,贵族服饰主要是分成上、下两截的衣、裳,这是当时男子常穿的服装,而女子穿的大多是上下一体的袍服。大约进入春秋战国时...
汉代梳妆用具发现的地点较广,云南晋宁石寨山、河北满城、安徽天长三角圩、湖北江陵凤凰山等地点都有出土,其中马王堆一号和三号墓中出土的梳妆用具,不仅数量多、品种齐全且...
马山一号楚墓的年代约为战国中晚期。虽然其墓葬规模不大,但却保存了不少精美的丝织品,而且质地、色彩保存比较完好,尤其是其中的锦、绣衣被等实物,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服饰史...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丝织品包括了目前所了解的汉代丝织品的绝大部分品种,按组织结构的不同,这些丝绸织物有平纹类织物、平纹地暗花织物、起绒织物、纹锦类织物以及编纂类织物等...
除发现上述长衣以外,马山楚墓还出土了其他衣物。主要有: 单裙:共有两件,均以素绢制成,以编号N17-3保存较为完好,高95厘米,上腰横长181厘米,作梯形,上腰以窄带为系,底沿用...
起绒织物,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绒圈锦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起绒织物。墓中大量绒圈锦的出土说明汉初的起绒织造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绒圈锦是以多色经线和单色纬丝交织,以环状...
腰带是服饰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最初,男子用腰带来系紧下裳与蔽膝,女子则用腰带来束紧衣衫。最早的腰带可能是用动物的筋络与藤萝等植物条蔓制成。至商周时期,人们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