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亭盆地古遗址群考古研究,是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甘青队与青海考古所合作的考古课题。1998年调查后提出,1999年启动。喇家遗址的发掘,是课题的一个重要的发掘项目。 该课题拟通过...
一、干阑 “干阑”被认为是西南少数民族语言的汉语音译,见于早期文献使用的词汇有“葛栏”、“高栏”等。它是用桩、柱支起的架空房屋的称谓,现在建筑史学常用“干阑”、“干...
甘青地区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齐家文化是甘青地区史前文化发展的特殊阶段,是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因而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近年喇家遗址发掘,取得丰硕成果,推动了齐家文...
新公布的考古所碳十四测年数据(《考古》2003年7期),有青海喇家遗址的4个年代数据。这是2001年考古发掘(参见《中国文物报》2002年3月15日一版报道)采集的标本测试的。采集的标...
2010至2013年期间,喇家遗址考古队在资料整理过程中,对多年考古发掘出土的大量陶片逐片经手过目,从中发现和分拣了一些史前时期的白陶残片。这些白陶残片是以前若干年发掘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文阅读 青海喇家遗址史前灾难成因的探索与辨析 (原文刊于:《地理学报》2015年第11期;作者单位:周强 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
全文阅读 公元前1920年溃决洪水为中国大洪水传说和夏王朝的存在提供依据 (作者:吴庆龙 赵志军 刘莉等 原文刊于:《中国水利》2017年第3期)...
摘要: 通过对位于黄河上游甘青交界处官亭盆地的喇家遗址及其周边地区一些地质现象的观察,发现当时该地区发生了以黄河异常洪水和地震为主,并伴有山洪爆发的群发性自然灾害,...
青海民和喇家遗址环境考古座谈会,2004年4月16日在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召开。座谈会由考古所第一研究室和考古科技中心合办,特别邀请在京的有关地质地貌环境和地震方面的专家参加。...
2004年4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第一研究室(原始社会考古研究室)与考古科技中心共同召开青海喇家遗址环境考古座谈会,邀请了北京大学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
近几年青海民和喇家齐家文化遗址的发掘成为新石器时代考古的一个亮点①。凭借其罕见的史前灾难遗迹,喇家遗址入选 200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围绕探讨灾难遗迹和遗址废弃原...
全文阅读 青海喇家遗址出土4000年前面条的成分分析与复制 (原文发表在《科学通报》2015年第60卷第8期 作者:吕厚远,李玉梅,张健平,杨晓燕,叶茂林,李泉,王灿,吴乃琴)...
全文阅读 原文发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ANTHROPOLOGY 133:1128–1136 (2007)...
全文阅读 青海民和官亭盆地喇家遗址古耕作土壤层微形态研究 (原文发表在《土壤学报》2015年第52卷第4期 作者:张玉柱 黄春长 庞奖励 周亚利 周 强 郭永强 尚瑞清)...
全文阅读 齐家文化农业发展的生态化适应:原始草作农业初探以青海喇家遗址为例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原文刊于:《农业考古》2015 年第6期)...
摘要: 黄河上游积石峡史前时期发生了一次严重的堰塞事件,形成了水体达11.71×108m3的古堰塞湖;山体崩塌是黄河发生堰塞的直接原因,而地震则很可能是触发山体崩塌的关键因素。堰...
全文阅读 青海喇家遗址齐家文化时期粟作农业的植硅体证据 (作者:王灿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吕厚远 中国科学院大学;张健平 中国科学...
全文阅读 甘青地区史前考古与早期羌文化探索 (作者:叶茂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原文刊于《四川文物》2016年第6期) (责编:张暾)...
国际地球科学计划(IGCP)课题 IGCP567地震考古:从阿尔卑斯到喜玛拉雅地震带 简要说明: 这是我们收到的关于国际合作开展考古地震学研究的课题规划报告的文件。它反映出世界地震...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及时跟进的新闻报道,让全国和世界都目睹了许多地震的灾难现场和灾难现象,而且从中还看到了在大地震中人们所展现出来的人性光辉。汶川大地震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