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 天心 作为中国古钱币的分支,古人或用来祈福、驱邪、卜卦,或悬挂、佩带、把玩的花钱,是非正式流通的钱币“压胜钱”之俗称。它起源于西汉,虽不能够流通却具有钱...
■江苏 尹钊 范树雨 张学涛 如图所示是一面清代百子图镜,直径36.5厘米,形体厚重,制作精细,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此镜圆钮,钮上铸“湖州薛晋侯自造”七字,镜背饰三十二个...
此炉直径15.2厘米,重2395克,为乳足冲耳式。炉身整体作平口鬲式,口沿外折,两端起冲耳,外方内圆,宽厚有力,势外倾。北京保利十二周年秋季拍卖会,该器以276万元成交。...
【文物赏析】白釉褐绿彩山水纹壶 唐·白釉褐绿彩山水纹壶 高26.5厘米,口径6厘米,底径10厘米 【二十四节气之“雨水”】 这件白釉褐绿彩山水纹壶,依据其器形及鋬的特征应属于《长...
■陕西宝鸡 刘明科 彝,泛指古代青铜容器,铭文上或称尊、或称彝,或称鼎彝、尊彝。现在一般考古和金石学者多称古代礼乐铜器为彝器。本文所涉的这件户彝(见图)形制为方彝,...
■江苏镇江 刘丽文 系是陶瓷器上用以穿绳系带的部件。一般贴附在罐、壶等器物的肩部或腹部,体积较小,与器壁间留有孔隙。远在新石器时期,陶器上就有对称的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
■江苏镇江 王玲 元代管军万户府铜印(图1),1975年12月江苏丹阳全州公社出土,边长7.8、通高8厘米;铜质,平台,梯形直钮。印面(图2)正方形,印文六字“管军万户府印”,为阳...
■江苏泰州 李晋 在存世的宣德款铜香炉中,有一种香炉被称为压经炉,为明代宣德时期所创制,最早制品为宣德帝赏赐给寺庙的礼物,后世寺庙自行铸造,除自用外,更用于馈赠给重...
■上海 高阿申 此缸高20厘米。 浅绛原指元代文人黄公望于纸绢上创造的一种“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参阅《中国美术辞典》)。瓷器“浅绛彩”,系...
■江苏 尹钊 黄梦祈 金光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绚丽多彩。吉祥文化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热爱生活,努力创造幸福、美满、乐观的心理反应。在中国民俗喜庆...
■安徽安庆 陈璟 北魏(386—534)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第一个王朝,由鲜卑族首领拓跋珪建立。初称代国,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直到398年,才正式定国号为“...
■湖北武汉 蓝山 商周时期,统治阶级往往将玉器视为权力、身份和财富的象征,视玉为宝物成为当时的社会风尚,故琢磨了许多璀璨夺目的玉器佳品。湖北省博物馆收藏的这件商代大玉戈...
此件梅瓶高46.3厘米。所绘龙凤呈祥纹,穿梭缠枝牡丹之间;龙首与奇珍异草双双呼应,身躯弧曲,又与蔓枝延茎共鸣,尤为悦目。该器在2017香港苏富比秋拍中,以274万港元成交。...
■福建泉州 陈国珠 泉州博物馆收藏的这件明末清初漳州窑青花凤穿牡丹纹开光大盘(见图),敞口,深弧腹壁,矮圈足,器型硕大;通体施釉,釉莹润光洁,白地青花,白釉微泛青,...
酒泉 王克明 铜镜,又称铜鉴,古人常以鉴盛水以照容。《尚书》《国语》《庄子》等先秦著作中,都提到过古人“鉴于水”。上古时期,我们的祖先用瓦器大盆整容照面,称这种瓦器为“监”...
■安徽合肥 刘东 东吴至两晋时期,是我国青瓷生产的一个高峰,浙江地区早期越窑青瓷代表着那个时代瓷器的最高水平。但与东吴、西晋相比,东晋以后越窑瓷业生产略有下滑趋势,...
■江苏南京 胡剑明 鸡年岁尾,笔者在南京古玩市场淘得一块直径18厘米大小的“刘海戏蟾”瓷片(见图)。这是一件晚明祟祯年间的青花大盘的底部。图案基本完整,尤其画工极好,线...
■湖南慈利 魏咏柏 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这个节日在汉魏之际确立之后,一直到唐代,其节日活动主要是以拜星乞巧为主,相沿成习,未有大变。但到了宋代,七夕风俗却大为改观...
■上海 高阿申 罐高28.5、口径13.9、足径15厘米。敛口,溜肩,圆腹,卧足。胎体厚重。通体以竖向条棱为纹,口涂浅褐色护胎汁。里外满釉,釉面滋润,密布无色细纹片。施釉肥厚,色...
■上海 王家年 前些日子,笔者收藏了一件民国时期的新粉彩方形倭角笔筒(图1),器底有“浮梁陶校”红款(图2)。因存世量较少,故在藏友聚会时带去与藏友们共赏,并顺带介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