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 芙蕖 漏斗是人们生活中很熟悉的器具,将液体或细小粉末集中装入容器里时,常会用到它。其实,我国先民们很早就开始使用漏斗这种工具,那么早期的漏斗是什么样的呢?本文就...
■江苏南京 李绍斌 日前去北京参加了一个研讨会,顺便到国家博物馆参观。一件陶尊(图1)给我以震撼,使我驻足长观,久久不愿离去。这件器物高约35.8厘米,整体造型是一只蓄势待...
■湖北武汉 李笙清 在我国神话传说中,道教中有八仙之说,分别是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关于八仙的故事流传甚广,尤其是“八仙过...
■山东东营 赵金 东营市历史博物馆馆藏这张“益寿临广流通辅币”(见图),长10.8、宽6.2厘米。币正面为红色,正中上部印有“益寿临广流通辅币”八个大字,两侧印有“公私款项”...
罐高26厘米,呈六方形;腹部六面分别绘画立龙穿花,六面每面龙纹形态不一,于缠枝莲花中穿梭,或升或降,活灵活现;底有“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在中国嘉德香港2017秋...
■安徽安庆 陈璟 20世纪末,由于银元的大量推广和流通,清政府以各省成色、两重不一、节约经费为由,下令除湖北、广东两省外,其他各省停铸银元。此时香港开铸“一仙”辅币铜元...
■浙江杭州 李熊熊 图1是清代中期出现的一幅瓷画。画面中五只蝙蝠围着一朵几何形莲花,这是要表达什么画意呢? “蝠”与“福”同音,五只蝙蝠表示“五福”,这是大家熟知的寓意...
■天津 吕进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听笳声入耳恸心酸。”...
■上海 王家年 壮罐,为明、清时期流行的一种罐的样式,造型为直口,折肩,筒腹,腹下内折,带盖,口、足直径相当。壮罐通常以一对形式出现,首见于明永宣时期,其器型源自西...
■山东滕州 葛海洋 海兽葡萄镜是唐代铜镜最引人注目的镜类,其纹饰图案充满了神秘色彩,形制主要为圆形,少量呈方形、菱花形。 海兽葡萄镜又称海马葡萄镜、禽兽葡葡镜、瑞兽葡...
东汉·四神博局纹铜镜 湖南省博物馆藏 【二十四节气之“春分”】 这件东汉的四神博局纹铜镜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铜镜直径为21厘米。铜镜在汉代的使用更加广泛,人们日常的梳妆打扮...
契丹与乌桓、鲜卑、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同属东胡系统。从公元4世纪兴起,至13世纪西辽灭亡,历经900余年。公元10世纪初,契丹迭剌部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八部,在中国北方广阔草原上...
■福建福州 叶真铭 国号钱是以国号作为钱文的钱币。国号钱出现于战国时期。当时西周、东周两个小公国铸造的“西周”“东周”圜钱是货币史上最早的国号钱。此后,两晋十六国时...
■浙江杭州 李熊熊 明代中期青花瓷器上出现过一种奇特的红鱼纹(见图1、2)。细看鱼纹的着色方法,竟然是通过鱼身不上釉,让瓷胎呈现火石红来实现的。这样,红鱼与青花水草、浪...
■河南邓州 许满贵 佛学博大精深,鉴赏僧人饮水器具净瓶,窥见一斑,可见“全豹”。梁陶弘景《授陆敬游十赉文》:“賚(lài)尔鍮(tōu)石澡罐,手巾为副,可以登斋朝拜,出入...
■浙江金华 曹兆燎 明万历年间的青花瓷上婴戏题材很多,有提灯笼的,有玩兔子的,有舞扇的,有一幅摇拨浪鼓的很吸引人,很少见。只见一幼童左手高举拨浪鼓,前面一幼童闻声回...
■湖南长沙 天心 这面宋代“田真哭荆”背“花前月下”人物故事花钱(见图),直径48.4毫米。“田真哭荆”的故事,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所著的《续齐谐记》,又有“荆树复生”之...
■陕西安康 刘勇先 瓷盘上的变体梵文,人们忘记了它的本源,于是后来就把乾隆青花梵文盘称为“寿字盘”。社会上时兴把这种盘子作庆寿的一种贺礼,传续很长时间。 在日前亮相的...
■上海 高阿申 缸高17.3、口径22、足径11.5厘米;直口、深腹、平底微凹。体量较重,胎釉白润。青花鲜艳,笔墨细致。于口部锦地中绘朵花纹,腹部主题纹设松树、翠竹、花草及围绕其...
■江苏泰州 李晋 友人在逛新春庙会时,购得一件长筒形状的银器(图1),拿给我欣赏。我上手后,告诉他这是针筒,因为之前我也曾购得一件相似物件。 针筒并非是西医所用医疗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