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四川客家研究中心主任陈世松居家读书科研近照 四川客家研究中心/供图 巴蜀大地历史悠久,自成一体,是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广阔学术田野。四川省社会科...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始终牵动着每位国人的心,也切实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回顾历史,不难发现瘟疫作为社会发展中的一大顽疾始终伴随着人类的历史,瘟疫的发生和流行,不仅使个...
野生动物为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系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境因子。中华古代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切身体会到,妥善保护野生动物、禁止滥捕滥...
秦人于公元前221年建立秦王朝,影响中国历史至深至巨。然而,秦人究竟起源于何地,长久以来各类资料的记载较为模糊。随着考古资料不断丰富,学界对秦人起源的关注,从研究方法...
2019年12月14—16日,由日本岩手大学、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日本中国出土资料学会联合主办的“东北亚青铜文化比较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岩手大学召开...
【专家论坛】 全球史主要探讨跨国家、跨民族、跨文化和跨地区的历史现象,大范围的疾病传播自然成为全球史研究的对象。1918年大流感是一场全球性灾难,其导致的死亡人数甚至超...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面临经济、政治、军事等各方面严峻考验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多发病、地方病流行和肆虐的严重挑战。当时威胁人民生命与健康的最主要的疫病,...
【项目成果】 疫灾是急性、烈性传染病大规模流行所导致的灾害。它既可以是病毒、细菌等微生物引起的原生灾害,也可以是其他自然和人为灾害诱发的次生灾害。疫灾直接危害人类生...
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5万余件文物,举世罕见。120年来尤其是进入新时期以来围绕其开展的研究,奠定了敦煌学的基础。 史学价值丰富 1900年6月22日,敦煌藏经洞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敦...
疫灾与人类相始终。人类医学进步的历史,很大程度上是人类与疫灾不断斗争并战胜疫灾的历史。中国记载疫灾的历史悠久,早在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就有了“疫”字。秦汉时期,我国...
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和史学传统相比,世界历史在我国还算一个年轻的学科。鸦片战争前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睁眼看世界”,编译《四洲志》、《海...
2019年12月11—1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与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合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第21届青年学术论坛”在复旦大学召开。来自两个单位的50余位学者与会,...
近代以来,“科学性”和“准确性”是中国古代地图学史历史书写一再强调的重点。20世纪前半期,在学术研究和社会思潮中,“科学主义”和“线性史观”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这两种...
“明清才女文化”作为女性史研究热点,其研究从提出到今天都很繁荣。但长期以来,才女文化研究的关注点主要为女性著作,即独立成卷、成册,并已结集出版的女性作品。然而,明...
中国古代史书的编撰自开始便是一种国家行为,天子“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礼记·玉藻》),史书编撰主要关注帝王将相和精英人物,注重政治事件,表现宏大叙事。受...
摘要: 汉唐时期朐山—郁洲滨海地域围绕东海庙、谢禄庙(石鹿山神庙)、海龙王庙等庙宇而展开的社会文化史,主要表现为地域社会内部在分化、对立与冲突中逐步统一,同时向外部...
在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历程中,专业性学术机构的作用不言而喻。其中以学院或科系为基础的大学,实为形塑近代中国史学学科体制、培养史学人才、建立史学研究规范最重要的载体...
摘要: 民国时期,负笈海外的一批中国学人尽己所能助力域外汉籍文献建设,为域外诸多知名图书馆扩大中文馆藏规模与品种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同时他们通过对域外汉籍文献的...
吴怀祺,1938年生,安徽庐江县人。1961年毕业于合肥师范学院历史系,1978年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生,师从白寿彝先生从事中国史学史专业学习。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医疗社会史从社会史角度对医学、疾病历史及其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旨在探究医学与社会历史、人群之间的互动关系。进入21世纪以来,医疗史研究愈发受到重视。近日,本报记者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