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关于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决策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经过长期深入思考,在总结党的民族工作经验...
◆在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实践中,学习和借鉴苏联民族政策、措施的现象并不奇怪。因为制定这些政策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是苏、中两国执政党共同的指导思想。苏...
【摘 要】对“民族融合”与“民族同化”的内涵与外延,学术界存有一些分歧,尤其是中国历史上是否真正存在民族融合争议较大。中国历史上只有民族自然同化而无真正意义上的民族...
【摘 要】文章在梳理国内外学术界有关国家认同研究的基础上,依据问卷调查结果,从四个方面对五个自治区的国家认同展开详细的分析,包括:对其他国家的评价;对中国的评价;对...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
【摘 要】 在我国公共政策体系中,民族政策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经过建党90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我国民族政策已经形成一个较为完备、独具特色的体系,但是,有关当代中国民...
【摘 要】经过10余年的实地调查发现,我国的民族关系总体上来说是好的,绝大多数少数民族群众拥护政府和共产党,拥护我党的民族政策,对汉族是友好的。但在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
【摘 要】族际政治研究提出,多民族国家中的各民族应被看做平等的权利义务主体,各民族无论大小、强弱,都具有平等的权利和尊严。以族格为视阈进行考察,族际政治的价值理念和...
【摘 要】2005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反复不断强调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理论并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通过分析这一理论的内涵和逻辑,梳理了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和...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体系中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
【摘 要】在当前,重新强调民族平等的意义是非常必要的。笔者将西方政治哲学中的平等理论引入民族平等的分析,力图将民族平等问题讨论引向深入。西方的平等思想主要表现为权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新概念,并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上的执政者对不同民族的主要政策是承认“中国五方之民各有性也”,需要“能其志达其欲”,所以主张“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这实际...
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改革发展,是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改革发展,必须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凝心聚力,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
在解决中国民族问题时提倡移植美国的“熔炉模式”、民族政策的“去政治化”乃至“改制建省”等主张的背后,不正是这种一国之内主体人群的族裔民族主义思想在作怪吗?只有各民...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宣传新中国的民族政策,疏通民族关系,推行民族区域自治,中央先后派出4支民族访问团分赴西南、中南等地区。1950年7月,正在思考大西南民族问题的邓小平专门...
内容摘要: 未来十年,是中国西部地区实现加快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攻坚阶段,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其中文化、生态两种资源的保...
中国的民族问题是长期的复杂的,我们应该遵循民族发展的规律,认识到民族交融是一个长期的、是社会发展的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工作的推动、促进,绝不能急躁。借鉴国际经验必须...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是“苏联模式”,用“苏联模式”括套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制度、政策和实践而提出“去政治化”主张,是一个违背事实的伪命题。据此以“第二代民族政策...
内容摘要 :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呈现高土地流转率与高贫困发生率重合特征,这与少数民族经营能力、人口结构、文化适应三重弱势相关。单纯依靠土地出租方式有可能产生社会权利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