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晚年孙中山(1919年后)的“中华民族”观有一个演变的过程:1919年到1922年,他的“中华民族”观是一种以同化为基础的一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观,就实质而言,这是一种...
内容摘要:解释人类学与实验民族志为走出“表述的危机”作出了种种努力,但这些努力终因对叙事合法性的质疑、掌握笔杆子的人的话语霸权、民族志陷于自白与忏悔之中等诸多原因...
【摘 要】鉴于媒介环境的变化,媒介事件的概念开始从仪式性事件延伸至破坏性事件,破坏性媒介事件也被认为是肇事者和媒体的合作。文章对《纽约时报》2000年至2011年有关中国民族...
【摘 要】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族群边界成为国际人类学讨论的核心范畴之一。本文以从贵州农村迁徙到昆明,从事垃圾回收职业并聚族而居的布依族为研究对象,试图呈现布依族的族...
内容摘要 :伴随着全球化的到来,民族主义浪潮再度兴起。在民族主义的催生下,多民族国家内的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得以强化,相应地可能弱化国家认同,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受到严重...
内容摘要:从知识考古的角度而言,“内卷化”这一概念本出自哲学家的研究。然而,在被人类学家戈登威泽借用并经由格尔茨进一步阐释后,其生命力被充分地“激活”。如今,内卷...
内容摘要:随着中国人类学海外民族志研究取得初步进展,将国外人类学的地区研究作为对话领域的必要性亦随之凸显。本文初步梳理了美国人类学本土研究的发展历史与现状,以期为...
【摘 要】东亚价值与多元现代性已经引发许多学者的关注和讨论,然而这些讨论较少触及中国少数民族社会的转型及现代性经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通过旅游和橡胶种植,橄榄坝的傣...
【摘 要】目前,许多民族地区仍保留着许多传统的社会组织。“寨老”、“侗款”是侗族地区主要的传统社会组织,在传统的侗乡村寨治理中居于主导地位。通过对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
内容摘要:詹姆斯·斯科特在其《不被统治的艺术——东南亚高地无政府主义者的历史》近著中提出山地社会以“无国家”为特征,但其本身又是一种“国家效应”的中心论点。本文在...
作者简介 :刘东旭,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近年来在中国民族地区,爆发了一系列以西藏“3·14”、新疆“7·5”为代表的冲突性事件。之后,社会各界掀起了一场有关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