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主义的角度看,边疆是不断变化的。一般而言,现代的中国边疆研究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中与邻国相接壤的一片特定区域为研究对象,北部边疆的研究对象即为今天的内蒙古地区...
摘 要:卡伦是在关隘、要塞等处派兵驻守,执行巡查、稽查、监督、征收和传递文书等各种义务的防御、管理据点,其设置是清代特有的治理边疆、巩固边防之重要举措。以往,学术界就清...
关于土尔扈特蒙古东返祖国前后的人数和户数,中外史载颇为纷繁,本文拟对此略作考析。 西方关于土尔扈特东返人数户数最早的记载,是出自法国传教士钱德明(Amiot)。十八世纪七十...
摘要:清乾隆年间,迁居伏尔加河流域已有百余年的土尔扈特部众东归,清廷以分散安置为原则,对土尔扈特部众进行了安置,其中直属其首领渥巴锡的部众,被指地安置于天山北部的斋尔地...
一、 蒙古地区土地开发问题的提出 (一)、 清朝统一蒙古及其对蒙古族的统治政策 清崇德元年(1636年,明崇祯九年),漠南蒙古16部归属后金。康熙三十年(1691年),漠北蒙古三大汗部在...
摘要 :本文运用各种散见档案资料讨论清代内蒙古的蒙旗在财政上的特点,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1、中央严格监管下的自收自支型。特指归化城土默特二旗。2、中央拨款型。察哈尔八...
[摘要]卫拉特蒙古文化的时代性演进和地域性展开,与历史上卫拉特蒙古人规模性迁徙行为不无联系。其迁徙过程中受生态因素与其社会过程的影响,造就了其文化特征和社会属性。本文从...
摘要 :本文认为,晚清时期,圣母圣心会在中蒙古教区获得了持续、稳定的发展。教会的成功既在于其传教方法得当,也在于教会拥有较多的社会资源。怎样评价教会的传教活动,并不是一...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介绍清代卫拉特蒙古、喀尔喀蒙古及内蒙古地区的3位咱雅班第达呼图克图各世及其他们之间的关系,探讨清代蒙古历史上有关咱雅班第达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卫拉...
摘要 :基于学术界对清代长城的地位和清代长城边口贸易缺乏较为深入的研究, 本文拟在与明代长城边口互市相对比的基础上, 对清代长城边口贸易存在的原因、贸易的特点、管理及其...
摘要:本文探讨了1640 年喀尔喀—卫拉特两部会盟的召集人、地点和目的等问题,指出,《1640 年喀尔喀—卫拉特法典》的序文、《咱雅班第达传》和清代档案史籍提供的信息证明,喀尔喀...
[摘要]蒙古王公的年班作为清朝对蒙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一直为清朝统治者所重视。这项制度是清朝统治者参酌古制而制定的。在实施过程中,具有对蒙政策“宽严互济”、“恩威并施”...
摘要:“国民国家”构筑意味着将域内全体居民培养成同质性国民。能将国民统合为一体、养成同质性国民的,唯有国民教育一途而已。本文希冀通过考察以东北地区为中心的晚清蒙古族...
提要:1634年,后金将大部分察哈尔人编入八旗,形成了八旗察哈尔。又封林丹汗子额哲为和硕亲王,以其直属部众编旗,设立察哈尔旗,从蒙古文档案记载可知,察哈尔旗是一个外藩扎...
[摘要]“卡伦弁兵的巡逻”、“巡查卡伦”、“察边”是清朝政府在其边防中所采取的内容、形式互不相同的巡视制度,但由于其名称比较相似,容易引起混淆。本文根据《科布多政务总册...
摘要 :文章论述了青海湖地区蒙古族的历史发展过程、民族文化变迁和标志性文化象征,分析了文化发生变异的原因,指出了当代蒙古民族认同的标准。 关键词 :青海蒙古;历史过程;文化变...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介绍清代卫拉特蒙古、喀尔喀蒙古及内蒙古地区的3为咱雅班第达呼图克图各世及其他们之间的关系,探讨清代蒙古历史上有关咱雅班第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卫拉...
摘 要:“卡伦”是清代特有的一种防御设置,官兵被派遣到固定的卡伦驻守执勤称为“坐卡”。清朝政府从各种防御目的出发,在卡伦官兵的坐卡管理方面制定专项条款,要求每位官兵在其...
摘要: 不同历史时期,鞑靼名称所指代的范围和内涵有所不同,鞑靼名称有广义狭义两种不同的涵义,狭义的鞑靼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一个部落名称;广义的鞑靼是北方民族的泛指称谓,其广义...
摘要:古 人经常用“某某苗裔”来表述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族源关系,《辞源》和《辞海》将其简单地解释为“后代子孙”,是很不确切的。本文通过考证后发现,其实“苗裔”一词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