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1957~1981年期间摄制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影片"(简称民纪片),是中国民族志电影的早期形态。民纪片开创了中国纪录电影的一个新类型,但无论是在影视人类学还是...
内容摘要:白寿彝先生在长达70年学术生涯中,对回族史学理论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先生批判"历史无用"论,明确回族史在中国历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率先提出回族史与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内容摘要:作为中国古代杰出政治家的耶律大石在中亚地区建立的西辽,统治期间本着兼收并蓄的思想,使契丹文化、汉文化在中亚地区得到了弘扬,促进了欧亚文化的交流,并且维护了中亚...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释读、缀合英藏黑水城文献编号为Or.12380-0260(K.K,Ⅱ.0284.pp)与Or.12380-0534(K.K,Ⅱ.0231.h)的两件西夏文残片,指出其内容为《佛说百喻经》中的一则故事。此为西夏文《佛说...
内容摘要:云南多民族和谐共处模式具有"多元一体"与"和谐共处"两个基本特点,其形成源于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有三个层面的原因值得关注:一是自然地理方面的多样性,造成了各民族"大分...
内容摘要:民国时期民族国家的构建中,对西南彝族的整合经历了改土归流、施教与同化和治理"夷患"这样一个"治夷"与"化夷"、渐进的过程,这既是国民党民族思想发展完善的结果,同时也...
内容摘要:人类学"再现危机"(crisisofrepresentation)是胡塞尔现象学对实证科学的批判延伸出来的一个具体领域,人类学再现"转危为机"的根本路径是返回胡塞尔的现象学,从他对整个实证科学...
内容摘要: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要素,祠庙、会馆所体现的民间信仰在清代四川移民社会整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移民入川之初以会馆为舞台、以神灵为媒介而进行的对抗与融合体现了地...
内容摘要:通过阐述视觉文化的内涵并梳理其渊源,将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与视觉文化相结合,以"丽江古城形象"为研究个案,作为纳西文化研究的文化窗口。东巴象形文字、丽江古城标志性...
内容摘要:在性质上,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问题。因此,应遵循民族问题"社会化"的研究思路,借助社会排斥理论的主要观点,设计少数民族流...
内容摘要:云南藏区历史上就形成了以藏族为主体多民族杂居共处的格局。20世纪90年代以来,云南藏区通过"传统的发明",将以藏族为主体多民族文化共生的区域生态和文化,打造成风靡世...
内容摘要:跨界民族关系是民族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我国在民族和社会发展中必须重视和处理好的社会问题。南浪村所处地理位置的独特性和跨界哈尼族的特殊性决定了处理好南浪村...
内容摘要:语境是认识民族文化内涵与价值的重要依据和研究民族文化传承、变迁的基本前提,也是分析当下民族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现象的重要工具。近年来,凉山彝族...
内容摘要:仪式除了具备影响社群的组织与运行的社会功能外,还与生态联系紧密,相互依存,在不同民族的仪式实践中,可以看出虽身处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的祭祀对象,但却普遍存在着对自...
内容摘要: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与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战略中提出十大示范和三大跨越,其目标是以跨越实现示范,其路径是在"云南现象"、"云南经验"等优势基础上以一系列的跨越为全...
Abstract:ThispaperattemptstounderstandtheprocessofformationofmiddleclassintheMuslimcommunityofIndiasinceindependenceanditsemergingpoliticalorientations.Itquestionsthepopular,rhetoricalbuthegemonicdiscoursesthattendtoportraythe“perpetualun...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西南地区的许多少数民族妇女以婚姻形式流迁至东部沿海地区。在以实地调查、系统、全面地了解和把握婚进东部沿海农村的西南少数民族妇女现状的基础上...
内容摘要:傣族剪纸曾经是芒市村村寨寨妇女老人的一门拿手手艺,几乎人人都能用剪刀剪出祭祀和赕佛用的"董"和"扎"。但在今天,外部环境与传统村寨形成强烈反差,使得世代相传的生活...
内容摘要:将本土化、民族化与国际化元素融入到教学计划之中的"三化一体"教学模式改革是边疆民族地区的高职院校适应区域发展的人才需要的途径与策略。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根...
内容摘要:社会学理论中关涉整合的学术资源为社区文化整合提供了理论支撑,奠定了理论基础。文化整合对民族地区社区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社区整合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有利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