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标题 分页标题...
内容提要: 从二战爆发到珍珠港事件的两年间,国际主义者和孤立主义者围绕是否应该援助英国和苏联和干预欧洲的战争等问题,进行了美国历史上最激烈的辩论。这场外交大辩论不仅...
【摘要】 10世纪的拜占廷皇帝进行了一系列的土地立法,竭力遏制“拥有权势者”对小农土地的侵蚀,保护小农经济的根基,体现出务实的农本思想。几位皇帝的立法着眼于保护“农村社区...
摘要 :抗战胜利后,为尽快遣返滞留中国大陆和台湾的370万名日本侨俘,国民政府本着国际人道主义之精神,在美国政府的帮助和协调下,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积极主动地从东北、华北、华中...
摘 要 :中国侨乡女性史是中国海外迁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海外华侨华人史、侨乡史、东南沿海社会史的主要内容之一,但长期未受到学界重视。本文以闵南侨乡女性研究为例,举...
内容提要: 当环境史发展成熟为一个学科,环境史学家们严肃地对待自然便显得愈发重要。人类与非人类的自然世界在不断地相互让步中塑造着彼此的历史。研究这一相互关系的三个角...
译/吴愁 校/黎文 没有人曾为“欧洲”献身,没有一块为“统一的欧洲”而立的纪念碑;相反,欧洲历史上的大多数文化标记,都在在强调了欧洲人内部的敌对,而非他们的合作。要超越...
【摘要】 西欧商业复兴为农业发展创造了一定有利条件。14世纪末以来,荷兰出现了两种土地占有格局。一种大地产者占多数,另一种是小地产者占多数。短期土地租约是加快土地流转,促...
2013年日本的战国秦汉史研究 [日]福永善隆(日本鹿儿岛大学法文学部)撰 杨振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北京100732)编译 摘要: 2013年鹤间和幸《秦帝国的形成与地域》(汲古书院)、...
内容提要: 1944年1月签订的《澳新协定》是太平洋战争进入最后阶段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间签订的一个重要的双边合作协定。协定的签署使得澳新两国尤其是澳大利亚的区域性本位意识...
摘要 :从伍廷芳与美国代理国务卿希尔的庚子密谈记录可知,伍廷芳曾向美方率先提出惩办清朝顽固守旧势力的总后台慈禧太后与载漪等,并为张荫桓等开明官员昭雪的建议,希望美国政府...
摘要 :将“中外历史研究的会通”视为中国史学发展自觉的努力目标,反映了我国现阶段历史研究发展的内在需要,体现了历史研究者在新时代中的学术自觉。中国史研究如果离开世界史...
内容提要: 肯尼迪执政时期,美国政府不仅在政治、经济和外交上采取种种敌视古巴的政策,而且还秘密制定了一系列应急作战计划,试图通过直接军事打击来推翻古巴政府,建立一个...
摘要 :近代东亚国际关系的变化出于中国与周边诸国为维护自身利益而达成的妥协。在明朝国力衰落的情况下,琉球利用其在朝贡贸易中的中介地位,避免其被萨摩藩吞并。明清易代之...
【摘要】 英国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进程始于中世纪,先后经历11—13世纪的"快速发展期",14与15世纪的"衰落停滞期",16和17世纪的"恢复期",18和19世纪的"加速发展期",以及20世纪的...
摘 要: 由于卡扎菲集团没有构建合法型、传统型统治的基础,因此构建一个让国民信服的魅力型统治成为其政治精英孜孜以求的目标。卡扎菲通过 “第三世界理论”和《绿皮书》所规...
欧洲中世纪大学与中国宋代书院,在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中均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们对各自地区乃至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两者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管理体制等方...
通常来说,在18世纪的欧洲,中国和东方仅仅被当作是热望的理想、梦幻的国度,是宽容和对宗教漠不关心的象征。本文涉及了一些与历史有关的实用的主题,比如对另一政治和文化实体的形...
分页标题 分页标题 分页标题...
摘要 :特纳之“边疆学说”自诞生后,曾主导美国史坛达三四十年之久,形成了颇具影响力的西部史学派。边疆学说最具创新之处是将“自然”视为美国特色的社会文化形成与演进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