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朝廷确实打算让董卓做位列九卿的少府,但少府只管理皇家的琐碎事物,而且兵权也没了。在董卓看来,凉州三明最大的败笔,就是放弃兵权,所以董卓公然抗命。 董卓 镇压凉州叛乱过程中,董卓实力越来越强,其军队主体是战斗力强悍的湟中义从和其他羌汉混合兵。这是董卓培植豢养的一支私兵,只听命于董卓。朝廷任命董卓为少府,就是为夺其兵权,无奈董卓抗命,只能退让一步,给他一个实权很大的官职———并州牧,这也可以把他调离其根据地凉州。董卓认识到朝廷用心,遂要求带上亲兵。国家疲弱之际,无力和强臣讨价还价,只好答应董卓的要求。于是董卓带上三千亲兵,前往并州赴任。 董卓上路之时,汉灵帝驾崩,洛阳政局大乱, 宦官杀掉大将军何进,袁绍又诛杀宦官。董卓嗅到了机会,不顾朝廷下诏阻止其进兵,直奔洛阳,董卓之乱开始。 ▍结语 西汉对外扩张之时,凉州武人以地缘优势和尚武善战赢得帝国精英的地位,汉武帝之后,儒学逐渐成为成为帝国统治性的意识形态,武人地位步入缓慢下降通道。东汉政治中心东迁,匈奴问题解决,凉州的边缘化不可逆转,关东儒家士人控制了官僚体系,获得了相对凉州武人的全面优势。内向守成的东汉帝国面对绵延不绝的羌人叛乱,没有及时地启用凉州武人,反而多次酝酿抛弃凉州。 凉州三明在羌乱后期发挥重要作用,但西北早已蛮夷化,长期平羌也耗尽了东汉的财政资源。凉州中下层武人无法走三明“武人文人化”的道路,饱尝战乱和政府压榨的凉州平民也不再逆来顺受,凉州汉、羌、胡联合叛乱,与黄巾大起义遥相呼应。直接得益于镇压叛乱的董卓趁机率兵进京,实现武人逆袭。 董卓与其手下凉州兵将的疯狂破坏杀戮,摧毁了帝国繁华的两京地带,也亵渎了汉室皇权。权威不再神圣,神器可以觊觎。关东联盟中的官僚和士大夫领袖认识到乱世中军事力量的重要性,加速了士人大族武力化的进程,以累世公卿汝南袁氏的袁绍、袁术兄弟、曾经的党人“八及”之一刘表,“八厨”之一张邈等为代表。袁氏兄弟更是早早地做起了皇帝梦。 董卓死后,关东联盟解体,群雄混战颠覆、肢解了东汉帝国,衰微的献帝朝廷只是曹操统一北方的工具和幌子。从更长时段的历史背景考察,以羌胡化军人为主力的董卓之乱不仅是汉末乱世的开端,也是“对东汉长期镇压羌人一个回光倒影的历史讽刺,更是日后五胡乱华的前驱”。汉末到西晋中国北方(凉州以及并州、幽州等)地区的蛮夷化,则是大分裂时代农耕汉族与游牧部族融合同化之肇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