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就是这样一支赫赫强旅。在辽国立国180年后,居然变得不堪一击!公元1114年春,女真人完颜阿骨打正式起兵反辽。与开国初期相比,当时的辽国宫帐军数量超过40万,御帐亲骑达5万人。加上各种军队全国号称“带甲百万”,而造反的女真兵只有区区数千人。可就是如此悬殊的比例下,辽国派去平叛的几路大军都被打得一败涂地。公元天1115年,感觉事态严重的辽末代皇帝天祚帝率包括御帐亲骑在内的30万铁骑御驾亲征。结果被女真军打得几乎全军覆没本人狼狈逃跑。区区千余女真兵就可以击轻易溃数万契丹骑兵。公元1120年,区区一万来人的金军,只用不到一天就攻克重兵驻防的辽国象征上京临潢府(灵云注:即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5万契丹守军稍做抵抗便全军投降。至此,契丹人对这些自己昔日的奴隶,居然产生“女真满万,天下无敌”的恐惧。此时的契丹武士与当年生猛的前辈简直天壤之别,相反与南边的宋朝同行到惊人的类似:毫无战斗力到一触即溃的地步。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昔日的大漠雄鹰变成如此的草鸡呢? 灵云认为,这是辽国自己一手造成的!
契丹是最典型的游牧民族。和其他同行如蒙古和满洲一样,他强大的战斗力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当年艰辛游牧生活以及不断争战的锤炼。辽国前期,军队人数也就20万左右,即便是全国动员也不超过50万。可这些军队大多生长于极北苦寒之地,常年经受着严酷的锻炼因此战斗力极为强悍。当时不断的大规模战争实在的锤炼并保持着契丹武士的战斗力。尤其与北宋30多年的战争。在中、前期,北宋始终是辽国最强大的敌人。除了与西夏的一次贺兰山之战外,辽国几乎所有大仗、恶仗都是和北宋打的。北宋也是当时唯一可以和辽抗衡的大国。按说在双方战争中,宋的损失尤其是人员伤亡远远超过辽,辽依靠战争获得了极大的利益,可更成很大损失。尤其是战争中,青壮年男子动辄成千上万的伤亡,对人口数千万的宋朝都是打击。对人口稀少的契丹人来说更是完全无法承受的(这点很象今天的以色列)。但也应该说,辽军战斗力的强大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和宋的战争。
可是,公元1004年年底发生了根本转折。宋辽正式达成和平条约,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澶渊之盟》。灵云认为,抛开宋朝的屈辱不谈,《澶渊之盟》很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和约。这个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宋-辽两国持续整整30年的战争宣告终结。此后,除了边境偶尔有小摩擦外,双方均严格遵守和约维持了和平局面,整整130年间没有再发生战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