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渊之盟》给双方尤其是辽国带来了极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双方最高统治集团都不约而同的,极力来维护这个和约。但随着《澶渊之盟》的签订,辽国最强大的对手一夜之间就消失了。西夏是辽的属国,而且两国有共同的敌人宋朝,虽有冲突却不可能给辽造成重大打击。从此,除了周边小国如高丽偶尔作祟和国内的部族叛乱外,再也没有可以对契丹构成致命威胁的势力了。而这些小东西对庞大的辽来说,连蚂蚁都算不上。于是乎,辽国从此再也没有大的战争了。
没有了战争,辽国国内开始进入长达130年的和平时期。与宋朝的边境贸易和来自宋朝的岁币,使辽国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而最重要就是燕云十六州。没有了战争威胁,边境还有互市贸易,这片农业、经济和文化科技发达的中原领土此时终于开始发挥他的价值!大量物质和文化财富从这里被创造出来。与其他北方游牧民族一样,中原发达的经济文化对契丹人有超乎寻常的吸引力。尤其是历代契丹皇帝都有“中原正统”情结。不仅对中原文化非常仰慕,更将燕云十六州视为未来入主中原的门户大力经营。
于是乎,从辽国中期开始,包括皇家贵族,大批契丹人蜂拥进入燕云十六州。契丹统治重心开始从蒙古打磨转移到这里。这片不大占领区逐渐取代塞外契丹本土,成为辽帝国的经济、文化中心。这产生了两个必然结果:一方面,受中原的发达文明的影响,原本落后的契丹族科技、经济和文化得到极大的发展进化,从最初的奴隶制演变为封建制社会,完成了历史性的跨越,这对辽国无疑是有益的。
可另一方面,为强化对燕云十六州的占领,契丹皇帝有意将大批契丹人和渤海人移民中原。与满眼黄沙枯草的荒凉老家相比,瑰丽的中原花花世界对契丹人尤其对其贵族来说具有无法抗拒的、致命诱惑和影响力!他们很多人几代都没有领教过如此的繁华富庶。以前没功夫消受,现在没有了战争,自己又是统治民族占尽优势,终于可以尽情享受了。随着环境稳定,契丹族人口开始迅速增加,兵力也随之急剧扩充。于是乎,这个原本骁勇善战、吃苦耐劳的游牧民族,开始迅速转入安逸的享乐定居时期。而其直接后果就是--在中原汉地强大安逸的经济、文化腐蚀下,契丹这个曾经尚武的民族。除了在留蒙古老家的少量人员外,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从皇帝到平民,从贵族官吏到士兵急速腐化、堕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