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省港大营救:抢救茅盾、夏衍等八百名人(2)
文化人们感觉到了生命威胁。战争爆发后,邹韬奋搬了六次家,茅盾夫妇的住处先是从坚尼地道的一个职员家变更至轩尼诗道的一所舞蹈学校,后来又从刚刚安顿下来的中环德辅道的大旅馆换到干诺道的小旅馆…… 不管住址怎么换,他们都很难离开香港:日本占领香港后,对外的水陆交通出口码头、火车站都被封锁了,香港实行了宵禁,天黑后挨家挨户上门检查,晚上的街道空无一人。 此时,近千文化人似乎只能在“孤岛”中坐以待毙。 廖承志香港“蒸发” 在“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的展示区,两沓纸静静地躺在玻璃罩中,旁边的说明为“周恩来的电报”。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部分文化人在东江游击区合影(前排右三为茅盾,三排右七为戈宝权) 黎金良介绍,在日寇刚刚占领香港的12月8日,这两份电报就相继发给了当时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 当时在广东省存在着数支中共领导的游击队。活跃在香港周边的惠阳、东莞、宝安三支队伍在平时的侦察中看到日军的集结,作出了“日军有可能进攻香港”的判断,为了做好防御,时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纵队(后来的东江纵队)政委的尹林平特地前往香港,通过廖承志与港英政府接触。 现年90岁高龄的杨奇曾经是广东游击队的一员,参与过当年营救文化人的行动,他告诉记者,游击队有意和港英政府合作,共同保卫香港。双方谈判后达成了由港英政府为游击队提供枪支弹药的协议,但是直到日军突袭香港,说好的武器还没送来。 游击队侦察到的情报也被陆续送到了重庆的周恩来处。在陆续发给廖承志的电报中,周恩来先是指示他,要将聚居在香港的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抢救出来,经广州湾(湛江)或东江转入后方。然后又做出了相对清晰而完整的路线安排:除了去广州湾、东江外,马来亚(今马来西亚)亦可去一些,如去琼崖与东江游击区则更好;不能留下隐蔽,也不能南去或到游击区的人员,即转入内地先到桂林。 必须马上安排营救工作了,但是此时,连廖承志本人都很难离开香港了。 江水是当时广东人民抗日游击纵队的短枪队队长,在文化人营救行动中护送过一批文化人,他的儿子江山告诉记者,父亲曾经对他说,驻香港办事处的廖承志、连贯、乔冠华等人是公开活动的八路军干部,早上了日军的“黑名单”,是重点抓捕的对象,因为很多人都能认出他们来,所以,这几个人的处境比文化人更加危险。 身在九龙的尹林平在开战后失去了廖承志的消息,他找来交通员李建行,给了他一封密信,告诉他在香港的联系人的暗号和地址,下了死命令:“三天之内,把廖承志、连贯、乔冠华带到九龙来。”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