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解密 >

1942年省港大营救:抢救茅盾、夏衍等八百名人(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4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几经曲折,李建行偷渡到了香港,在铜锣湾避风塘一艘香港党组织租用的大驳船上找到了连贯,汇报了尹林平交代的任务,第二天清晨,沿着李建行来时探明的道路,廖承志、连贯、乔冠华避开了日军巡逻艇的日常路线,经海上到达九龙红磡,来到旺角的一栋楼房。
     在此等候的尹林平见到三人,二话不说,便把他们拉上了二楼,拿出了一副麻将牌。已经十万火急了,谁有心思打麻将?其实,他们只是用麻将牌发出的“哗啦哗啦”的声音,去掩饰商量营救路线的行动的话语声。尹林平报告说,游击队已经派人开辟了两条秘密路线,一条是从青山道经过荃湾、元朗进入宝安游击区的陆上交通线,另一条是从九龙至西贡镇,经沙鱼涌进入惠阳游击区的水上交通线。后来实施的文化人转移,大体也可以分为陆上和海上两条线路,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又做了更加详细的区分。
     廖承志等人决定,亲自按照营救路线走一遍,做个“前哨”。
     现任“东江纵队纪念馆”研究策划部副主任的陈光新告诉记者,需要转移的人选择哪条路线,要参考几个因素,首先就是曝光率。当时设计了陆上线路,是因为日本占领香港后缺乏军粮,号称要疏散一百万的人口进内地,文化人可以混入这些难民中离开。但是这个方法绝对不适合廖承志等人,因为认识他们的人太多了,走海路的话,日军的岗哨能少些,而且出了什么紧急情况的话,往船底下一藏,也容易隐蔽。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会议还在进行中,一队日军例行检查,闯入门中。看到屋子里的几个人赌性正浓,没有发现什么异样,也就离开了。
     第二天,在李建行的护送下,廖承志、连贯、乔冠华乔装打扮出了旺角。抗日游击纵队前来接应的港九大队长黄冠芳后来回忆,当时他看到的三个人,一个是“穿着黑上衣,头戴鸭舌帽”的“胖子”,一个是“穿着中式棉袍”的“矮个子”,一个是“戴着眼镜、知识分子的模样”的“高个子”,在李建行的示意下,他知道,这几个就是需要他沿途保护的人。
     黄冠芳走上前去,把事先准备好的香烛、贡品等敬神的东西交给他们,一行人混入香客中,出了九龙城,进了观音山。
     从观音山到下一站牛池湾,将经过启德机场的九龙坳,这里的岗哨比较森严,江水带着四五个人,穿着大褂,戴着中式礼帽,装成商人模样,在这里和他们接头。当时商量的暗号是,黄冠芳带着一把黑雨伞,看见江水,他就把雨伞张开,江水也就知道,找到要护送的人了。
     江山说,当时父亲所属的这一支武装力量被人称为“短枪队”,所谓“短枪”,指的就是他们配备了驳壳枪,在南方,这算是当时比较“高精尖”的武器了。几个人都把枪藏在身上,有人走在前面探路,有人尾随殿后,把要保护的三个人围在中间,准备一旦有紧急情况发生,带着他们突围。
     廖承志等人经由水上,顺利到达了惠阳游击区,经由坪山、茶园、淡水,经历几番“险情”后到达惠州中转,亲身经历表明,在广九和粤汉铁路南段都被日军控制的情况下,想要将文化人脱险者们送往内地,必然要经过惠州北上,经老隆中转西去韶关,经湖南转桂、黔、川,或者走东路转闽西南、西北,辗转去皖南、苏北。
     营救路线大体形成,三人分头行动,廖承志前往重庆向周恩来汇报,连贯北上老隆布置交通点,乔冠华奔赴韶关坐镇。
     此时最现实的问题是,怎么才能联系到这些亟待拯救的文化人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