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薄熙来之父的传奇人生 国民党捉住不敢杀(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4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这次见面中,德怀同志还具体询问了山西新军的情况。当时新军的决死队正由四个总队(团)发展为四个纵队(旅),其中一纵队驻扎在晋东南。我说,从一纵队的情况来看,素质还可以,装备也不错。两千多人中大部分是知识分子,有东北流亡进关的大学生,有在各地参加过学潮的大学生,还有一些海外回来的华侨青年。他们爱国热情高,眼界开阔,不足的就是不会打仗。我们准备根据他们的情况和特点,把适合当指挥员的,放到部队继续锻炼,不适合的就参加工作队,到地方上做群众工作。
     他听了很高兴,认为这个想法好。他说,没想到新军中会有这么多知识分子,要好好发挥他们的作用。眼下八路军中知识分子很缺乏,我们一直为这件事伤脑筋。你们现在保存了这么一批知识分子,这可是宝贵的财富!德怀同志的这种看法,也是当时党的许多领导同志对知识分子的一种共同认识。这里应当特别提到,当三八六旅和决死一纵队组成太岳纵队时,刘伯承和邓小平同志讲过多次,八路军三八六旅老红军多,但缺乏知识分子,决死一纵队知识分子多,但缺乏作战经验,你们要大量交流干部,这样双方的战斗力都会提高。这些指示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在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形成的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应当永远传下去。建国以后特别五十年代后期,我们在这个问题上是有错误的。历史教训,般般俱在,不可忘记。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9年初,决死一纵队已从两个团发展到三个团,另外已经组建和正在组建的游击区队或支队近20个。随着部队的扩大,军事干部缺乏成了一个突出问题。我向德怀同志提出,能否从八路军调来一些军事干部,他同意。不久八路军前总和一二九师陆续派来了七八十个干部,但仍满足不了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德怀同志和朱德同志商定:以八路军前总的名义开办一个游击干部训练班,对决死一纵队的连排级干部和一些进步的旧军官,进行训练。训练班设在沁县的西林村,故名“西林训练班”。前后办了三期,每期两个月。八路军前总的负责同志,几乎都在这里讲过课。德怀同志讲党的政策,朱德同志讲游击战术,左权同志讲步兵战斗条令。他们从住地沁县南底水村到西林有20多里,每周三次每次必到,不辞辛劳,听课的学员们深为感动。我们把这次训练称之为“西林整军”。
     “西林整军”是决死队成长过程中的一件大事。它对于提高部队的政治、军事素质起了很大作用。至于朱、彭亲自给学员上课,这在当时我们军队中和党内是很普遍的事情。领导同志经常给下面的同志讲课,既可以把自己的本事、经验和知识直接传授给大家,又可以打掉官气,密切干群关系,好处很多。时隔多年以后,有些同志对这种优良做法渐渐不熟悉了,甚至搁置不用了,这是很可惜的。其实是不应当失传的。
     1938年初还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党的北方局个别负责同志未能深入了解决死队中党组织的真实情况,以党员发展过多,影响秘密工作,有碍统一战线为由,曾作出解散决死队内秘密党组织的决定。为此,朱德、彭德怀等同志给中央及北方局打电报,认为这一决定不当,使党对决死队的“领导作用相当降低,影响决死队工作甚巨”。朱、彭这个意见,得到中央和北方局的赞同,迅速恢复了决死队中党的组织,使决死队继续正常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