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学者金耀基:辛亥革命诞生的共和是个早产儿(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6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孙中山是两岸政治共同语言

时代周报:在1911年之后,孙中山提出的建国思想有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实施?

金耀基:1911年武昌首义,共和诞生,这是孙中山建国思想的第一步实现。但新生的共和,命运多舛,开始有帝制的复辟,之后更进入十年的军阀割据。就“建国”而言,仅仅维持共和国不堕而已。但当时的“社会”却有不错的发展,即使在殖民的通商口岸与军阀的统治区,学术文化、工商业都有一定的进步。蒋介石的北伐统一后,一个现代国家的雏形已出现,不平等条约也渐次废除,而社会经济与学术文化上都继续有发展,但政治上只属于孙中山讲的军政期。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中国的现代化工作遭到中断,1945年抗战胜利,但不久中国即进入国共的内战,1949年国民党失败,退据台湾。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孙中山的共和建国思想,没有得到太多的实现。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大陆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走的是社会主义的建国之路,孙中山的思想只是国民党到台湾后才获得进一步的实现。

时代周报:但国民党到台湾之后实行了戒严?

金耀基:国民党在撤守台湾之前,在国共内战时,出于多种原因,召开全国国民代表大会,实行宪政,但这出还政于民的大戏,弊病百出,不但未能收拾日渐丧失的民心,更暴露了一党民主的虚饰与腐败。国民党终于落个败走台湾的悲剧。国民党到了台湾,在内战未已的情形下,开始了戒严,“宪政”也就冻结了。从那个意义上讲,孙中山“还政于民”的思想在政治领域上是被冻结了。但是,孙中山另外有些想法,国民党痛定思痛为了生存也开始付诸行动,最突出的是土地改革,台湾的土地改革是成功的,是一个不流血的改革,也影响到以后台湾工业化的成功发展。

孙中山恐怕是两岸一个政治共同语言。孙中山一生的目标是建立中国为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同时,他对中国文化中的优秀传统是推崇的,在他心中,民主共和是现代国家的本质,他也推崇中国政治传统中的王道精神,那是中国在构建世界秩序上的重要资源。他是一个有历史与世界眼光的人,他的百年前的思想,在今日全球化的时代,对两岸中国仍然有重要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理念上,以共和立国,民主立国,这与孙中山政治的终极意愿是一致的。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前三十年,本质上是“强人”政治和“伟人”政治;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在经济现代化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在世界上享有了名实相符的大国地位,与孙中山当年革命时“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惨境不可同日而语。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应了“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话。但是,中国要真正成为一个大国中的强国,一个普受世界尊重的现代国家,就不能不在政治上有进一步的改革,使中国成为一个名实一致的“人民共和国”。人民共和国是以政治民主为本质的。中国未来的发展必须有一个安定、稳定的政局。

时代周报:有人觉得民主政治有点乱?

金耀基:民主政治常予人一个产生乱象的政治,的确,台湾也不免。但讲到底,真正的民主政治恰是最安全、最稳定的,它不存在“颜色革命”或被推翻的问题。黄遵宪百年前就说“太平世,必在民主”,实是有卓见的。中国三十年的经济现代化,摸着石头过河,这是一条探索实践之路,能取得巨大成绩,尽管也出现许多结构性与非结构性的问题。政治现代化,也应该有当年的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实践的精神与勇气,这个路子可能慢,也可能出些小乱象,但比较稳健,同时能够过河,走上彼岸。

清末以来,中国的现代化运动,讲到底,是中国传统型文明走向中国现代型文明的漫长道路。这是中华文明的转型。中华文明转型的三个主旋律中的政治主旋律是1911年辛亥革命开启的。政治主旋律是“从帝制到共和”的转型。这个转型是中华文明三大转型中最慢的,也只有部分的成功,创建中国共和的孙中山仍会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