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时序 >

中西古典史学理论异同论(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7 《衡阳师专学报:社科版 张齐政 参加讨论

可以说,中西古典史学在其史学目的、史学宗旨上是相一致的。但是,同样是具有实用功能,起借鉴、垂训作用的史学,在社会生活中以及在整个学术中占有什么地位,中西古典史学却截然不同。在古代中国,先秦两汉时期一向是“六经皆史”,经史之间关系密切。“古无经史之分,《诗》、《书》、《春秋》皆史也”。〔23〕“人有恒言曰经史,史所以载兴亡,而经亦史也”。〔24〕王守仁则进一步指出:“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25〕因此,史学在学术界的重要地位为古代的学者们所认同。而史学在社会上的地位,由于其史学的目的与史学功用,将史学与政治、社会伦理道德系于一体,古典史学的鉴戒、惩劝、教化成为史学的必备属性,史书本身也就具有辅助政治的作用,使古典史学成为中国古代政治机制和社会生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刘知几因此说:“若乃《春秋》成而逆子惧,南史至而贼臣书,其记事载言也则如彼,其劝善惩恶也又如此。由斯而言,则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26〕。这也是中国古典史学诞生后,古代史学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在古希腊,自从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约前384-322 年)写了《诗论》第九章以后,古代的大多数思想家大都瞧不起历史学,认为历史著作不过是“记载一些细琐的小事,与研究永恒的普遍真理的崇高领域毫无关系”。〔27〕虽然在古希腊神话中,克丽奥--历史之神被列为缪斯众女神之首。亚里士多德认为诗歌要比历史更为科学,比历史记述更接近真理的观点代表了古希腊人不把历史看作科学的普遍看法。在古代希腊,虽然那些早期的历史知识传播者也颇受社会尊重,“听众把史诗作为遥远过去的记录加以保存,并给予传授过去知识的行吟诗人以教师般的尊敬”,〔28〕但是他们在国家政权中并不占有重要地位,只是一些较高级的艺人而已,根本无法与中国古代史官在政治、文化生活中的地位相匹比。“世人不知史官权重宰相,宰相但能制生人,史官兼制生死,古之圣君贤臣所以畏惧者也”。〔29〕这就是中国古代史家们在社会上所享有的地位,至少在理论上是如此。在学术上,希腊人更多地把历史学视为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以致于这种思想在西方还影响到了本世纪。例如英国历史学家屈维林认为:“历史学有不变的本质,那就是讲故事,历史学就是永远是叙事的艺术”〔30〕。“古希腊的思想整个说来有着一种十分明确的流行倾向,不仅与历史思想的成长格格不入,而且实际上我们可以说它是基于一种强烈的反历史的形而上学的”。〔31〕西方古典时期有专业的哲学家、修辞学家、医学家和数学家,但没有专业的历史学家;在学园里有教师教授哲学、修辞学、数学、天文学等,就是没人教授历史学,史学不是一门课程。这种状况甚至延续到了十九世纪中叶。正因为如此,西方古典史学在学术上并没有得到其应有的地位,反而被归入到修辞学的行列。
    二、史学方法论
    早在春秋以前,中国的史官记事制度就相当发达,并积累了相当多的文献资料。但这只是一种封闭单一方式而延续下来的史官文化,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史学研究。春秋以降,随着社会的动荡,原先完全由官方垄断的文字记载和史料,逐渐流入社会,人们有机会见到深藏于官府的史书。孔子修《春秋》,曾“西观周室,论史记旧闻”。〔32〕甚至还有孔子“使子夏等十四人求周史记,得百二十国室书”〔33〕之说。由于在著述史书时要对史料进行征集和考辨选择,编撰之先要搞发凡起例,编撰中要注意叙事、用文,以及阅读史书与研究历史的方法等,因此自孔子修《春秋》以来,中国古典史学对史书编撰方法的论述十分丰富,形成了中国古典史学理论中的史学方法论。
    孟子第一次把孔子的《春秋》作为历史著作而揭示出了史学方法论的三个要素:“事”、“文”、“义”。他说:“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34〕这里的“事”指的是史实,“文”指表述史实的方法和形式,“义”指史家的观点见解,三者构成了中国古典史学方法论中最基本的要素。这样就为后世撰写史书提供了方法上的一个总则,要求修史必须以史实为基础,善于以精炼、生动的文笔而表达深刻的历史见解,三者缺一不可。对于史料的选择,孟子还提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35〕的原则,对古典史学的史料考订方法有着指导作用。在这种方法论的指导下,司马迁修《史记》欲“网罗天下放佚旧闻”,其中包括实地的调查采访,并不拘泥于史料堆里。班彪则通过评议《史记》而提出“慎核其事,整齐其文”,主张“辨而不华,质而不俚,文质相称。”〔36〕的撰史笔法,这些都是中国古典史学对史学方法的探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