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时序 >

“纪念抗击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00周年”学术笔谈(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7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季云飞/仲华/张炜 参加讨论

正确评价义和团的“扶清灭洋”
    自从1898年10月义和团在山东冠县蒋家庄马场起义、正式树起“助清灭洋”旗号后,华北各省相继举起“扶清灭洋”、“顺清灭洋”、“保清灭洋”等旗号。从此,“扶清灭洋”成为义和团运动的一个重要口号,广为流传。
    “扶清灭洋”中的“清”主要指的是大清朝,而并非像有些学者认为的那样指的是中国或中华民族。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阶级还不能够将“大清”和“中国”分开,将中国看成是广大民众的“中国”而并非是大清的“中国”。这里的“洋”包括洋人、洋教、洋货等。作为一个整体口号的“扶清灭洋”,即是指扶保大清统治、反抗洋人侵略。以广大农民为主体的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基本上是真心实意地扶保大清和反抗洋人的,“扶清灭洋”属于一个反帝斗争的口号。
    “扶清灭洋”作为一股思潮,由来已久。自从鸦片战争爆发以来,广大民众就有一种朴素的“保国”意识,即扶保大清、抵御外侮。当民族危机越来越严重、民族矛盾超过阶级矛盾而上升为主要矛盾时,朴素的“保国”意识就演变成“扶清灭洋”的爱国思想,并成为一个主要口号,为广大群众所接受。所以,“扶清灭洋”是当时历史条件下农民阶级自觉选择的口号,它的“扶清”是大部分团民发自内心和真心诚意的,并不像一些学者认为的那样,是一种权宜之计的策略行为。当然,“扶清灭洋”也不是当时唯一的口号,有的团民只提“灭洋”,不提“扶清”;即使在高举“扶清灭洋”旗帜的团民中,也确实有少部分团民对清政府的认识比较清醒,对其不抱幻想,他们的“扶清”口号有受环境逼迫而处于策略上的考虑,但总体来说,“扶清灭洋”还是广大义和团团民自觉奉行的真实口号。
    “扶清灭洋”中的“扶清”和“灭洋”并不是并列的,而是有主次之分。义和团运动的主要目的是“灭洋”,而不是“扶清”,“扶清”从属于“灭洋”。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侵略而引起的民族矛盾,广大民众深切感受到的是外国教会势力的侵略和压迫,而国内阶级矛盾已降到次要地位。在这种情况下,“灭洋”就成了主要任务,扶不扶清并没有太大的争议,“灭洋”并不一定就要“扶清”。并且“扶清”和“灭洋”之间还存在着相互矛盾、相互排斥的关系,因为清政府在历次反侵略斗争中出卖国家权益,甚至同帝国主义势力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国内人民,从这个意义上说,“灭洋”就不能“扶清”,“扶清”也确实给“灭洋”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后果。但“扶清”和“灭洋”又有部分的一致性。“扶清”说明大清的统治危机、民族危机已很严重,需要“扶保”;“灭洋”也是为了解决民族危机,二者统一到一点,就是抵御外侮、救助中华。所以,“扶清灭洋”作为一个整体,仍然有它值得称道的一面。
    在民族矛盾压过阶级矛盾的时代条件下,“扶清灭洋”具有广泛的阶级基础。首先,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时,“灭洋”成为广大民众的共识,在这点上没有大的分歧。其次,“扶清”也同样能召唤不同阶层的民众。爱国士绅、地主民团属于封建统治阶级,他们自然是主张“扶清”的;在民族矛盾压过阶级矛盾、统治阶级能够施行招抚政策时,广大农民阶级也能接受“扶清”,尤其是清政府为抵御外侮所采取的一些举措,更给了以广大农民为主体的义和团“扶清”的理由。所以,“扶清灭洋”的口号无疑是当时最具有广泛性的口号,正是在“扶清灭洋”的大旗下,义和团才团结了当时最大多数人进行反帝斗争。
    “扶清灭洋”作为一个战斗口号,所起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义和团运动能够迅速发展成为全国性的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运动,同这一口号的积极作用是分不开的。但“扶清灭洋”同时具有一些消极作用。它不是一个科学的旗号,“扶清”忽略了阶级矛盾,未能反映出封建制度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只是暂时降到次要地位这一事实,更未能将清王朝中的主和派和主战派加以区别,对主战派中的真心抵抗者和为争夺权力才宣战的假抵抗者也未能加以区别。这样,这一口号便割裂了中国封建统治阶级同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内在关系,模糊了广大群众对清政府反动本质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淡化了国内阶级矛盾,使广大团民对清政府失去了应有的警惕,以致被其利用、分化和出卖。同时,这一口号也造成义和团内部组织成份的复杂,到后期加速了义和团运动的失败。“灭洋”在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时也未能将洋人、洋货等“洋”事物区别对待,而是统统“灭”掉,它所表现出的笼统排外思想导致了打击对象的扩大,模糊了群众的斗争目标,不利于集中力量打击最主要的侵略者。
    分析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口号,可以看出农民阶级自身所无法突破的落后性和局限性。广大农民群众为了“灭洋”,奉行“扶清”,认识不到封建地主统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根本对立,认识不到封建统治阶级与国外帝国主义的一致反动性,幻想着依靠“扶清”来“灭洋”。只是后来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势力联合起来剿杀义和团时,广大群众才用鲜血换来觉醒,认为反帝就要反封建,要彻底“灭洋”,就不能“扶清”,于是提出了“扫清灭洋”的口号。但农民阶级仍然不能摆脱封建皇权主义的影响,因为不论是“扶清”还是“扫清”,最终结果只能是扶上一个“好皇帝”。单凭农民阶级已无法完成反封建的任务。同样,农民阶级在“灭洋”中杀洋人、反洋货所表现出的盲目排外,反映出由于长期处于社会底层和落后状态的中国农民阶级不能够用理性的态度来对待外来事物,从事小农生产方式的农民阶级所具有的保守性,必然使之不能“师夷”,农民阶级也无法单独完成反帝的任务。要取得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胜利,就必须要有先进阶级的领导。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