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时序 >

“纪念抗击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00周年”学术笔谈(6)

http://www.newdu.com 2017-08-27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季云飞/仲华/张炜 参加讨论

义和团运动的经验教训
    义和团运动虽然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了,但农民英雄的鲜血并没有白流,它为后人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斗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第一,斗争纲领的确立既要突出反帝救亡的时代主题,又要认清清王朝腐朽反动的本质,公开表明政治立场。
    斗争纲领是一个阶级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它表明革命阶级向谁宣战和为谁而战。义和团虽然抓住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却没能用科学的思想武器去分析和认识帝国主义同清朝统治者之间的关系,忽视了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扶清灭洋”虽然在实际效果上起过争取清政府及其官吏参加反帝斗争的作用,但它对清政府和封建制度不持反抗态度的“扶助”,却给这场正义的反帝群众运动打上了落后的封建主义的烙印,腐朽王朝也正是藉此对阶级阵线模糊的义和团民进行控制、利诱乃至屠杀。血淋淋的事实警醒国人:革命纲领的确立,不但要考虑民族独立的需要,包含把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赶出中国的斗争内容,而且必须考虑民主政治的需要,包含推翻反动腐败、在民族战争中临阵逃亡和出卖祖国、屠杀爱国人民的封建政权的斗争内容。一旦失去这两个基本点,必然造成革命斗争的盲目性,给统治阶级的控制和利用创造条件。
    第二,反帝力量的组织要以农民群众为主体,但必须克服其狭隘保守的阶级局限性,坚持进行教育改造。
    中国是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落后国家,农民群众中蕴含着深厚的战争伟力,因此,任何阶级的革命斗争都必须相信农民群众,并以之为主体筹组革命力量才可能取得最终胜利。但农民又是一个与旧式生产方式相联系的阶级,由于知识文化的贫乏、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有严重的保守性和落后性。义和团运动就暴露了中国农民的这种“先天特性”。19世纪末,尽管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传入中国已有30余年,约占中国人口80%左右的农民群众开始有所觉醒,但是中国农业的小生产经营方式并没有改变,小生产依旧极大地限制着中国农民的眼界,农民思想中的落后性和保守性也没有根本改变。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义和团无法看透清朝统治者对内镇压对外妥协投降的本质,因而也就不能正确地区别清政府与中华民族之间的关系,致使义和团从运动的发起到失败,始终都只是一个单纯的、低水平的农民运动。历史实践告诉我们,在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农民阶级在没有与先进的阶级结合之前,单纯的农民革命不可能完成救国救民、解除民族危机的历史使命;农民的小生产者、小私有者的地位和眼界,决定了农民阶级不能自己解放自己,必须依赖进步阶级对其发动、教育和改造,才能从根本上克服自身的局限性;农民阶级必须依靠先进阶级的领导才能取得反帝爱国运动的胜利和民族的解放与振兴。
    第三,组织系统的建立既要重视以基层组织作为广泛基础,又要克服彼此分散各自作战的弊端,做到集中优势兵力。
    从总体上看,义和团运动的失败不仅是因为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和各种反动势力的强大,而且还与其自身领导机构的设置混乱分散,没有统一的领袖和组织指挥直接相关。首先,各地义和团始终分属于许多大小不一、各自为主的坛口(又称坛场、拳场)。尽管义和团基层组织遍布全国各地,但从最初的庵、观、寺院和一些公共场所到后来的署衙、书院、营房,甚至前沿阵地,各个坛口始终处在相对分散、各自作战的状态,其活动范围、人数、名称都很不固定。其次,各地义和团坛口都供奉牌位,信仰自己的“神灵”或者敬仰的人物。义和团没有统一的指挥中枢,缺乏具有较高威信和领导能力的领袖,没有严明的组织纪律和行动准则约束,甚至各地义和团坛口首领的称谓也不尽相同。再次,各地义和团坛口的规模不一,人数不等,少者数十人,多者几百人,在高潮时甚至有上千逾万的,即使力量较为强大和集中的直隶义和团,也存在这种弊端。由此注定了义和团只能采取分散、游击和破坏的战略战术,而不可能集中优势兵力进行有效的大规模作战。这就启示后来者,在革命斗争中首先必须建立自己的政党,组成有力的领导机构,造就自己的英明领袖,才能广泛发动民众,进行卓有成效的革命斗争。
    第四,革命思想的趋向既要顺应传统文化的主导影响,又要反对迷信落后观念的束缚愚弄,必须剥离精神糟粕。
    近代以来,反对列强文化侵略一直是救亡图存这一时代主题的题中之义,但义和团的爱国主义从本质上讲,还是传统文化和生活经验的直观反映,缺乏科学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的进取精神。这一方面表现在义和团缺乏科学的信仰,盲目鼓吹“天人合一”,不能将爱国热情进行理性的升华,相反却与浓厚的迷信思想掺杂在一起;另一方面表现在义和团对待外来文化不分良莠,笼统排斥,把抵抗侵略同学习外国先进事物绝对地对立起来,甚至排斥包括轮船、铁路、电线、机器、学堂、报馆、洋书、洋服在内的资本主义物质文明。这就启迪后来的先进的阶级,必须摒弃旧有文化观念的偏见,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待一切外来文化,中国的进步需要优秀的外来文化。义和团运动以后100 年的历史已经雄辩地证明,正是有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先进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革命的正确指导,正是有了改革开放后对当代资本主义高度物质文明的大胆引进和借鉴,中国才一步步成功地走到了今天。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