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时序 >

20世纪下半叶西方史学认识论的发展(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7 《史学理论研究》 何平 参加讨论

    (二)配景论(Colligation)
        沿着亨佩尔的“涵盖定律论”的思路。英国哲学家沃尔什进一步提出历史解释的所谓“配景模式”。他认为历史家更多地是通过把所需要解释的对象置于独特的时空背景中而使其得到说明。沃尔什首先在1942年提出该概念。后在其1960年出版的《历史哲学导论》中进一步说明。19世纪哲学家威廉·惠维尔在其1840年出版的《建立在历史基础上的归纳科学的哲学》书中首次使用"Colligation"一词,指称科学思维中的一个程序,即用一般性概念、范畴和假设把若干孤立的事实连接在一起。沃尔什借用了这一概念。
        按照“涵盖定律论”,各门科学中的知识,其逻辑结构是同样的。历史解释因而也应遵循自然科学解释的逻辑形式,沃尔什并不否认某些历史解释可能遵循这种模式。但他争论说并不是所有的历史解释都采用这一模式,历史学家在说明事件时有其特殊方式,因此需要有一种能够反映历史家在实际阐明具体历史事件时所采取的步骤的解释理论。历史家在解释时也运用历史概括,但他并不是常常以把事件表述为普遍规律的事例的方式,而是以追溯所研究的事件之间,以及它们同其他事件或情境的内在联系,并显示整体性的方式。每个历史家所致力的并不是单纯地讲述不相关的事实,而是流畅的叙述。其中每一个事件都被置于其本来的位置,并属于一能被认知的整体。沃尔什认为在这点上历史家的理想在原则上同戏剧作家和小说家一致。他们都试图把事件安排表述为具有内在的情节结构和从属于一总的题材,当历史家末能找到这种整体性,他就感到未能理解他所研究的历史。(注:沃尔什:《历史的可理解性》(Walsh,"The Intelligibility of History?,In Philosophy,vol.17,1942),第128-143页。)从这里,我们看到海登·怀特后来提出的关于历史叙述的性质及模式的理论渊源。
        “配景”就是通过追溯一个事件同其他事件的内在联系,并把它置于其历史环境中来解释该事件的程序。(注:沃尔什:《历史哲学导论》,第59页。)这种解释的一个主要方法是把历史事件按某些一般性概念加以分类。或者说通过寻找到一些范畴概念,并运用它们来使所研究的历史事件概念化,从而使这些事件得到说明。历史家也通过把这些事件置于经由这些概念所构筑的关于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历史发展的叙述框架中使其变得可被理解。例如像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浪漫主义、现代化和革命等都是这种所谓的“配景”概念。这类概念都是关于特定历史时期和某个特殊类别的历史事件的概括范畴,当某一事件被说成是某个范畴所指称的那个事件的一部分,它就得到说明了。沃尔什的理论揭示了历史思维或者说历史说明的最一般的形式。凡是从事过具体历史写作的历史研究者都知道,我们的确经常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在历史写作中由于使用概念范畴从而对所描述的事件的性质进行分类,并且由于使用某些指称性概念名词来命名某些历史时期,从而对这些历史事件发生的总的时代特征作出了说明。
        德雷把这种“用纲领来解释”的形式称为写作中的“合成”程序。他提出这种解释不是演绎性的,而是总结性的。这就是说,当各种特殊事件被显示已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更大的历史事件整体时,这些事件就得到解释。“配景”的概念使历史家能“把广泛的事实组建成一个系统或模式”。(注:德雷:《解释历史上的什么》(Dray,"Explaining What in History"),载卡尔丁纳编:《历史学的理论》(Gardiner,ed.Theories of History),纽约:1959年版,第405-408页。)德雷的理论确有某种启发性。当我们把英国内战、法国大革命和中国的辛亥革命都称为资产阶级革命时,我们已按某种世界历史理论对中英法三国的这些历史事件做出了总的定性(配景论)的解释。麦克卡拉进一步区分了两类配景概念,一类是普遍性概念,指称发生在人类历史上不同时间或地点的一整类事件,如革命。另一类则是单数概念,特指发生在人类历史某一特殊地方和时间的事件,如:“欧洲:文艺复兴”等。(注:麦克卡拉:《历史中的配景与分类》(McCullagh,"Collig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in History"),载《历史和理论》(History and Theory),1978年第17卷。)
        沿着沃尔什和德雷的探讨路线,刘易斯提出了又一种他称之为“列位解释”(Sequential explanation)的模式。“我们可以通过把一个特殊事件正确地置于叙述序列的某一个位置来理解它”。(注:明克:《历史理解的自主性》(Mink,The Autonomy of Historical Understanding),载德雷编:《哲学分析和历史学》(Dray,PhilosophicalAnalysis and History,New.York:1973),第172页。)因此对事件的说明在于它被放置在一个行动序列中,历史家思想中所有的关于该行动序列的历史和时代背景便提供了对该事件的实际意义的解释的线索。明克声称当历史家把一系列的事件或情景组合在一个更大的整体或情景时,他行使了对那些历史事件的“提纲式的判断”。而这取决于历史家去发现“历史事件的语法”。涵盖定律理论则代表了历史家去发现“历史事件本身单独的逻辑”的努力。(注:明克:《历史理解的自主性》,1965年版,第178,181-182页。)
        海登·怀特提出了所谓第四种历史解释的模式。他称之为望文生义的“语境论”(Contextualism)。语境是一个在历史场景中去发现历史事件的意义的功能性概念。语境论的要点是通过把事件安置于其出现的环境结构中去说明它。他认为这是大多数专业历史家所通常采用的方法。(注:怀特:《元史学:19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Hayden white,Metahistory:The Historical Imagination in Nineteenth-Century Europe,Baltimore:1973),第17-21页。)
        三、对历史话语的解构
        在围绕沃尔什的“配景理论”的讨论时,已涉及到历史语境的概念。沿着这条思路,70年代兴起了对历史话语的研究。历史话语结构的研究受到20世纪下半叶西方几大思潮的影响:60年代以来的“语义学转向”、语义分析哲学、文学研究中的新历史主义、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等。它标志着西方历史哲学认识论研究向更深层次的推进。影响最大的一本著作是海登·怀特的《元史学》(1973年)。在那本著作中,海登·怀特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历史被再现出来的形式,包括历史叙述体裁、修辞和文风等并不仅是一种纯粹的表达形式。它本身也是有含义的。“历史叙述并不仅是一种可以用来表述真实事件发展过程的中性的对话形式,而是带有本体论和认识论的选择,并含明确的意识形态和特殊政治含意”。(注:海登·怀特:《形式的内容:叙述话语和述现历史》(Hayden White,The Content of the Form:Narrative Discourse and Historical Representation,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90),第4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