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史料的发掘和整理研究。史料学派在中国历史学成长时期所取得的最重要的业绩 ,毫无疑义地当为史料的发掘和整理研究。本着“史学本是史料学”的治学“旨趣”, 由傅斯年主持的历史语言研究所在这方面取得的业绩是令人瞩目的。而在这方面,首先 应该提到的是随着科学田野考古的展开,对地下出土的实物和文字资料的整理和研究。 史料学派在这方面可以说曾投入了巨大的力量,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其中,最突出 的即为由李济具体负责主持的对殷墟的考古发掘。这一以河南安阳为中心的大规模考古 发掘工作,历时十载,自1928年至1937年共进行了15次有组织的发掘。如此规模的考古 发掘,即使在当时世界上也不多见,以致一度轰动国际学术界。对于中国历史学的研究 和发展而言,殷墟考古发掘最具价值之一的是大量甲骨文的出土。据计,15次发掘先后 仅获甲骨就达2.4万余片。这些出土的甲骨中重要者13047片,被收入由董作宾编纂的《殷墟文字甲编》和《殷墟文字乙编》(两编各分上、中、下3辑)中。殷商甲骨的发掘出土,对于甲骨文的研究进而对于殷商历史的研究产生了具有主导意义的影响,从而使罗振玉、王国维以来的甲骨文及利用甲骨文研究殷商历史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与私人甲骨文著录书籍以非科学手段挖掘出土的甲骨为对象相比,董作宾所编纂的《殷墟文字甲编》和《殷墟文字乙编》,由于所著录的甲骨文均系科学发掘所得,因此不仅具有文字史料的价值,而且由于它保持了原出土地点与层位,更可采用考古学方法对它们进行分期和断代研究。董作宾著名的《甲骨文断代研究例》即是在此基础上取得的。董作宾在此提出了“贞人集团”的概念,将相互系联的曾在同一时期活动的贞人称为一个集团, 并具体举出第一期(武丁)、第二期(祖庚、祖甲)、第三期(廪辛、康丁)的贞人集团的构 成,同时提出“不录贞人的时期”(即第四期)与“王亲卜贞的时期”(第五期较多),从 而确定了他的“五期说”。董作宾提出的“五期说”虽有不少需要修正之处,但在很长时间内为研究者们所普遍接受,并且直至今日仍为一些大型的甲骨文著录书所采用。由此可见殷墟甲骨文的发掘和整理研究,对于中国历史的研究意义实为重大。它不仅证明了甲骨文的真实性,确立了辨别传世甲骨材料的真伪标准,而且更重要的是因此扩充了先秦历史特别是殷商历史研究的材料。凭籍作为第一手资料的甲骨文,殷商历史发展的时间次序已越来越清晰无误了,从而为殷商历史的重建提供了坚实的可靠的支撑。而其中最富代表性的著作,便是董作宾耗时12年、利用甲骨文等资料撰写成并于1945年在四川石印出版的《殷历谱》。该书可谓是一部研究殷周历法和祭祀制度的巨著,书中提出的阴阳合历与大小月的看法,干支记日从殷商至今未间断和年终置润的看法,以及殷商人的“五祀统”,即一种用五种祀典轮番祭祀祖先、周而复始的制度等等,至今仍为大多数研究者所首肯。正是由于董作宾的这些努力,甲骨文字的研究发展成了一门专门的学科甲骨学,并成为中国古代史研究的一门重要辅助学科。此外,诸如陈垣所编《敦煌劫余录》,劳干所出版的《居延汉简考释》等,也都是史料学派史家在这方面所作的值得一书的业绩。而在陶瓷、金石等其他古器物、古文字的整理和研究方面,史料学派也有所作为。总之,史料学派在对考古发现的文物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方面,可谓倾注全力,贡献不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