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时序 >

中国史前音乐文化区及相关问题初论(之一)(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7 《华夏考古》 黄厚明 参加讨论

(四)江汉及邻近区
    该区主要在湖北、重庆和安徽境内。这一地区发现的新石器时代乐器有陶响器、陶埙、陶鼓、陶钟等,分属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薛家岗文化。在上述四支文化中,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一脉相传,薛家岗文化虽然不属于上述文化系统,但在发展过程中曾受到大溪文化和屈家岭文化影响。
    大溪文化以各种型式的陶响乐器最为常见,广泛分布于重庆巫山大溪(注:四川省博物馆。巫山大溪遗址第三次发掘。考古学报,1981,(4):461~490.)、湖北公安王家岗(注:湖北荆州地区博物馆。湖北王家岗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984,(2):193~220.)、宜昌清水滩(注:宜昌地区博物馆等。湖北省宜昌县清水滩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考古与文物,1983,(2):1~12.)、中堡岛(注:湖北宜昌地区博物馆等。宜昌中宝岛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987,(1):45~98.)、黄冈螺蛳山(注:湖北省黄冈地区博物馆。湖北黄冈螺蛳山遗址墓葬。考古学报,1987,(3):339~358.)、枣阳雕龙碑(注:阎金安。枣阳雕龙碑遗址调查报告。江汉考古,1984,(3):14~19.)、麻城栗山岗(注:武汉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等。湖北麻城栗山岗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990,(4):439~474.)、江陵毛家山(注:纪南城文物考古发掘队。江陵毛家山发掘记。考古,1977,(3):158~165.)、松滋桂花树(注:湖北省荆州地区博物馆。湖北松滋县桂花树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76,(3):187~196.)、蕲春易家山(注:湖北省文物管理处。湖北省蕲春易家山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60,(5):1~6.)、枝江关庙山(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湖北工作队。湖北枝江关庙山第二次发掘。考古,1983,(1):17~26.)、湖南澧县梦溪三元宫(注:湖南省博物馆。澧县梦溪三元宫遗址。考古学报,1979,(4):461~490.)等遗址。其形制可分为二型:A型器形为圆球形,腹空,内装小石子或陶丸,器表饰各种纹饰,并有数量不等的镂孔。这类陶响器数量最多,差不多在上述遗址中都有所见。B型器形呈哑铃状,中间是空心长柄,两端球腹内中空,内置小石子,通体刺篦点纹。此型陶响器数量极少,仅见于关庙山遗址。除陶响器之外,在重庆巫山县城中医院址建筑工地还发现石埙一件,器形呈橄榄形,内孔经磨制,两端较小,腹部较大,对穿一孔,疑为大溪文化晚期遗物(注:幸晓峰。巫山出土陶响器、石埙、石磬考略。四川文物,2002,(5):15~17.)。
    屈家岭文化的乐器种类有陶响器、陶鼓等,其中仍以陶响器的数量最多。据考古资料显示,目前发现陶响器的遗址有湖北京山屈家岭(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湖北京山屈家岭。北京:科学出版社,1965:1~82.)、朱家嘴(注: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湖北京山朱家咀新石器时代遗址第一次发掘。考古,1964,(5):215~219.)、宜昌中堡岛(注:湖北宜昌地区博物馆等。宜昌中宝岛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987,(1):45~98.)、枣阳雕龙碑(注:阎金安。枣阳雕龙碑遗址调查报告。江汉考古,1984,(3):14~19.)、湖南澧县三元宫(注:湖南省博物馆。澧县梦溪三元宫遗址。考古学报,1979,(4):461~490.)等。跟大溪文化陶响器比较,此时期仅见圆球形陶响器,且器形相对较大。陶鼓仅见一例,出土于湖南澧县东田丁家岗遗址(注:湖南博物馆。澧县东田丁家岗新石器时代遗址。湖南考古辑刊,1982,(5):215~219.)。该陶鼓为泥质红陶,口微侈,折唇,鼓腹,小平底口沿下饰刺丁一周,共23个,腹中有散音孔一个。值得指出的是,此类陶鼓跟仰韶文化Ⅲ式陶鼓一样兼作瓮棺使用,这说明在丧葬活动中使用鼓乐并不限于中原地区。
    石家河文化为长江中游龙山时代遗存,目前在这一文化中发现的乐器种类有陶响器、陶埙、陶钟等。出土陶响器的遗址有湖北京山屈家岭(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湖北京山屈家岭。北京:科学出版社,1965:1~82.)、松滋桂花树(注:湖北省荆州地区博物馆。湖北松滋县桂花树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76,(3):187~196.)、蕲春易家山(注:湖北省文物管理处。湖北省蕲春易家山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60,(5):1~6.)、黄冈牛角山(注:幸晓峰。巫山出土陶响器、石埙、石磬考略。四川文物,2002,(5):15~17.)等,按形制可分三型:A型为常见器,器形为圆球形,腹空,内装小石子或陶丸,器表饰各种花纹。B型为长方形,中空,内装小粒,体表饰划线米字纹,米字纹中心交点上有一圆形镂空。该型仅一例,见于蕲春易家山遗址。C型为带柄球体,球腹中空,内置小丸,器表饰人字纹、圆圈纹等。该型发现一例,见于牛角山遗址。陶埙发现于湖北麻城栗山岗遗址,分二式:Ⅰ式近似椭圆卵形,顶部穿两圆孔;Ⅱ式呈卵形,平底,顶穿一圆孔,腹中部穿一小圆孔。陶钟仅在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发现一件,钟体呈椭圆形,无柄,斜弧壁呈梯形,上小下大,陶钟顶部有并列的穿孔,可悬挂敲击,钟面饰有饕餮纹饰(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113~114.)。此外,在石家河文化邓家湾遗址中还发现一批乐舞人物陶塑,所塑人物或奏或舞,姿态各异。在这些乐舞陶塑中,以人抱鱼形器数量最多,也最具特色。孟华平先生认为人抱鱼形器是乐师奏乐的艺术体现,而鱼形器则是乐师用来吹奏的乐器(注:孟华平。浅议“人抱鱼形器”。中国文物报,1994-04-24.)。
    薛家岗文化是以皖西南沿江平原为中心而发展起来的一支考古学文化,该文化发现的乐器有陶响器、陶埙两种。其中,陶响器的出土地点有潜山薛家岗(注:安徽省文物工作队。潜山薛家岗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982,(3):283~324.)、天宁寨(注: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徽潜山县天宁寨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87,(11):974~983.)、望江汪洋庙(注: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望江汪洋庙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986,(1):43~60.)、怀宁黄龙(注:许闻。怀宁黄龙新石器时代遗址试掘简报。文物研究,1986,(2):1~3.)、太湖王家墩(注:高一龙。太湖县王家墩遗址试掘。文物研究,1985,(1):3~6.)等处,器形大致同于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的圆球形陶响器。陶埙一件仅见于汪洋庙遗址(注: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望江汪洋庙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986,(1):43~60.),呈枣核形,顶部和两侧共有三孔,顶孔和两侧孔相通。
    (五)环太湖区
    该区包括宁绍平原和太湖流域,出土的乐器有骨哨、角哨、陶埙、陶响器等种类,分属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
    河姆渡文化的乐器有骨哨、角哨、陶埙三种(注:浙江省文管会等。河姆渡遗址第一次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78,(1):1~68.),其中以骨哨数量最多,约有160余件。骨哨外形呈圆柱形,中空,一侧有孔,孔数2个~4个,用手指堵其两端,吹气入孔,凭气流的变化,可发出各种悦耳的音响。角哨出土不多,其中标本T194∶16,鹿角制成,表面磨光,中部饰锥刺纹或短线纹,形同骨哨,唯音孔呈方形有差别。陶埙为卵形,顶穿一圆孔。
    马家浜文化分布于太湖地区,目前发现的乐器仅陶响器一种,见于江苏常州圩墩(注:吴苏。圩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78,(4):223~231.)和武进潘家塘(注:武进县文化馆,常州市博物馆。江苏武进潘家塘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与试掘。考古,1979,(5):404~409.)遗址。陶响器数量很少,且多为椭圆形,器形亦不甚规整。良渚文化的乐器有骨哨、陶埙和陶响器,其中,骨哨和陶响器出自江苏吴江梅堰遗址(注:江苏省文物工作队。江苏梅堰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63,(6):308~318.),陶埙出自浙江杭州老和山遗址(注:蒋瓒初。杭州老和山遗址1953年第一次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58,(2):5~15.)。梅堰遗址出土的骨哨呈管状,表面磨光,近一端作了一个瓜子形小孔,便于发音。陶响器共2件,一件为圆球形,一件为椭圆形,内腹有陶丸。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