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时序 >

中国史前音乐文化区及相关问题初论(之一)(6)

http://www.newdu.com 2017-08-27 《华夏考古》 黄厚明 参加讨论

(六)辽河区
    辽河区包括西辽河流域和辽东半岛及其沿海岛屿,迄今为至,在这一地区发现的乐器有陶埙、陶鼓两种,分属后洼文化类型、红山文化。后洼文化遗址距今6000多年,是辽东地区较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该文化曾发现陶埙一件,为卵圆形,形似军用水壶,顶部为乳头形吹孔,吹孔旁有一圆形音孔(注:许玉莲。后洼遗址发现东北地区最原始吹乐器——陶埙。北方文物,1994,(4):51.)。
    红山文化是在西辽河流域发展起来的一支新石器时代文化,其年代大致于后洼文化类型相当,该文化发现的乐器主要是陶鼓(注:陈星灿。红山文化彩陶筒形器是陶鼓推考。北方文物,1990,(1):26~29.),分别出自辽宁阜新胡头沟(注:方殿华,刘葆华。辽宁阜新胡头沟红山文化玉器墓的发现。文物,1984,(6):1~5.)、喀左东山嘴(注:郭大顺,张克举。辽宁省喀左县东山嘴红山文化建筑群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84,(11):1~4.)、凌源三官甸子城子山(注:李恭笃。辽宁凌源县三官甸子城子山遗址试掘报告。考古,1986,(4):497~510.)、凌源、建平交界处的牛河梁积石冢(注: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牛梁河红山文化“女神庙”与积石冢发掘简报。文物,1986,(8):1~17.)等遗址。这些陶鼓为直筒形,上下口贯通,鼓腹,腹部大多有彩绘或者涂有红陶衣,出土的位置或是在墓葬上方的石圆圈旁,或是在祭祀基址的石墙边,房址及墓葬内部少有发现。
    二、两个问题的探讨
    (一)史前音乐文化的表征系统和承传方式
    史前音乐文化作为一个动态结构与系统,其运行方式是非常复杂的。它不仅与人类社会的生活环境、生产方式、社会文化的发展、人的自身发展等多种因素有关,而且还包括各种音乐活动的动态展示,以及在音乐承传中的动态实现。乔玉光在论及民族传统文化表达系统时曾指出,民族的历史文化,概可分为“物质化”与“非物质化”两套承传系统(注:乔玉光。论民族传统文化表达系统。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0,(4):37~43.)。诚然,任何民族文化在承载与传承方式上,都毫无例外地呈现出“双轨道”的惯性表征,民族发展的模式不同,规定了这两套系统在不同民族中的不同承传角色。
    对史前音乐文化而言,“非物质化系统”和“物质化系统”各自扮演着不同的承传角色:“非物质化系统”是以具体的音乐行为(舞蹈、歌唱、奏乐)承载并惠于后代,音乐行为人通过对它的体悟、接纳、阐释、交流,建构来实现其价值功效,它具有先时性、敏感性、自然性等特点;“物质化系统”以“物”的形式承载并惠于后代,这种“物”的遗存反映在史前音乐生活中,就是以上所述的乐器和舞蹈图像材料。相对于“非物质化系统”,“物质化系统”具有滞后性、物质性、能动性等特点。在通常情况下,一种音乐形态的产生、确立和流行,总是“非物质化系统”首先进行吸纳、整合和确认,然后再通过“物质化系统”表达出来。需要说明的是,并非所有的“非物质化系统”内容皆可通过“物质化系统”表达出来。事实上,原始音乐形态中的舞蹈和声乐不仅不可能像今天那样采用录音和摄像的方式加以承载,而且还受到来自当时物质生产条件的种种制约。如早期发现的乐器主要限于骨、龟等天然材料,只是随着农业经济的产生和发展,陶质乐器才普遍出现。乐器所用质料的转变,充分反映了生产方式的变革对原始音乐文化所带来的巨大影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