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布莱克教授认为,现代化过程中最大的问题之一是,如何使传统文化适应现代知识所产生的新的生活方式,亦即现代化的过程乃是“传统系统”适应“现代”环境变化的过程。通过考察人类古代几个文明社会的延续问题,他指出,有的古代文明社会之所以未能延续下去,其主要原因在于“领导者不能在社会传统的维系和新知识的冲击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他还认为,比较正在现代化的社会,其现代化之程度和作为并非完全取决于领导者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传统遗产的作用。他说,“许多一般认为是现代的产物,其实是那个社会文化的特性”。譬如代议制,它只不过是封建制度时期代表议政方式适应“现代”要求的结果。由于各国的“传统”系统不同,因而近代化与现代化的进程和特点在各国也就有所不同。“欧美现行的制度结构是由鼓励个人主义及地方独创性的封建制度演变而来的,它并不适于移植到传统以及资源不同的其他社会里。”由此布莱克得出结论,一方面,正在进行现代化的国家必须对传统的制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予以充分的估计;另一方面,“传统”与“现代”是两个相对的名词,不是完全对立的东西。“现代化实际上是由古代到无限的将来这一无穷延续中的一部分。”这些看法,大概是布莱克有关“现代化”理论的核心部分之一。 笔者以为,“传统”和“现代”之争实际上是一个涉及到如何评价传统文化的利弊问题。传统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是可能产生一些变种或变形的东西的。尤其在政治与文化合一的情况下,那些变种或变形的东西很可能就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性因素。“传统”与“现代”的争论实质上反映的是,本国文化与外来文化两大文化系统碰撞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它波及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使得“传统”与“现代”之争论变得更加复杂了。但毕竟“传统”是社会存在的根基,关键在于如何吸纳“现代”的东西,适应“现代”的变革,使“传统”具有“现代”的功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今天东西方文化又一次新碰撞大交会的背景下,提出“传统”与“现代”的相对性以及在此基础上“传统”与“现代”相容的可能性,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的。 布莱克教授也看到了现代化的双重性。最主要的问题是,一、人的本性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问题并未因现代化而有所改变,只是变换了一个生活环境而已。经济增长和对生活享受的追求,常常造成对传统价值的忽视。二、对旧的生活方式的破坏使现代社会缺乏传统社会的稳定。现代化是以痛苦、死亡等代价来换得新的机会与期望的过程。现代化的一些产物既具有创造性又具有毁灭性。三、一个不可避免的矛盾是,一方面一国范围内中央集权的趋向加强,另一方面,国际化的趋势也日益明显。它乃是现代国际危机之核心问题之一。四、对人格的稳定与自我认同产生了巨大的压力,造成了孤独感、不安、焦虑以及异化,导致传统价值观念的崩溃。对此“绝对无法避免现代化所导致的问题”,如何解决取决于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与探索。 (《现代化的动力》,[美]C. E. 布莱克着,段小光译,《走向未来丛书》,四川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八年三月版,1.82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