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时序 >

二十年来我国学术界对冷战史的研究(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7 《世界历史》 白建才 田华 参加讨论

2、关于古巴导弹危机
    古巴导弹危机是冷战期间最危急的一个事件,几乎把人类推向核毁灭,自然成为我国学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张小明利用最新公布的档案材料,就苏联决定在古巴建造中导基地的动机,美国情报机关对苏联部署在古巴的军事力量之估计以及超级大国处理危机的方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当时苏联的行为动机不会是单一的,保护古巴不受美国的侵略和改善苏联的战略地位这两个目标是并行不悖的”,但后者则是首要动机。对这场危机的处理方式,充分表现了冷战时期两国处理相互冲突的基本行为特征 。 “可以说在冷战时期,避免直接的军事对抗,尤其是避免核冲突,成了两个超级大国心照不宣、共同遵守的游戏规则”(注:张小明:《古巴导弹危机的再认识》,《世界历史》 1996年第5期。)。李华认为,古巴导弹危机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解决,原因在于:美苏对核战争存有共同的恐惧心理,肯尼迪与赫鲁晓夫都不想让事态扩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苏联是在面临常规力量与核力量威胁的情况下才退却的;当时的国际氛围对苏联不利(注:李华:《古巴导弹危机始末》,《军事史林》1990年第2期。)。
    桂立对导弹危机期间美苏双方的决策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决策的理性化、程序化和较为切合实际是危机成功解决的关键(注:桂立:《古巴导弹危机决策分析》,《武汉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 黄正柏认为,古巴导弹危机是苏联外交史中少有的“大赌博、大失败和大耻辱”,“也是对赫鲁晓夫本人的一次沉重打击”。其深远影响是:由于双方都从危机中看到“核时代超级大国对抗中固有的风险和核讹诈政策的局限性”,意识到双方在防止核冲突方面的共同利益,此后不再动辄以核武器来彼此炫耀和对抗,而且开始就核武器控制达成某些协议,“冷战对峙中一个特别危险的阶段过去了,既斗争、又合作的特点更加突出起来”,成为“美苏冷战走向缓和中的一个不大不小的转折点”。经过这次对抗,美国认为苏联比较“理智”,而中国则更危险,故而进一步加强在亚洲遏制中国,甚至希望利用苏联来制约中国。刺激了苏联加强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在两大阵营内部促进了分化,削弱了美苏在各自的集团中的威信、影响和控制力。韩洪文认为古巴导弹危机的主要后果是导致了美苏之间的战略军备竞赛;对欧洲、东南亚特别是拉丁美洲产生了深刻影响;遏制了美国咄咄逼人的气势,使其不敢贸然入侵古巴,使古巴从美国的殖民枷锁下解放出来,在和平的环境里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注:韩洪文:《论古巴导弹危机及其后果》,《聊城师院学报》1997年第2期。)。
    3、关于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是冷战期间发生的第一场热战,由于我国也被卷入,对这场战争的研究备受我国学者的重视。80年代以来美国公布了关于朝鲜战争的全部档案,俄国解密了部分档案,并发表了大量有关朝鲜战争的回忆录和采访录,我国也公布了一些有关档案,出版了一批口述史料。这使我国学者得以进行深入研究,推出了一批有分量的研究成果。
    关于朝鲜战争的起源与性质,一些学者提出不应拘泥于谁先打第一枪,而应放在当时世界的冷战格局中考察。沈志华认为,“朝鲜战争最深刻的起因在于战后形成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及其所控制的两大阵营之间的冷战格局,这种格局在朝鲜半岛就表现为围绕三八线展开的美苏两国外交争斗和南北朝鲜的军事对峙。”(注:沈志华:《朝鲜战争揭秘》,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95年版。)朝鲜南北双方都有意通过武力将自己的理想、权力和制度扩展到整个朝鲜半岛,从而实现民族的统一。问题在于北朝鲜的设想和计划得到了苏联的同意和支持,而南朝鲜同样的设想和计划却没有或暂时没有得到美国的同意和支持(注:沈志华:《朝鲜战争研究综述:新材料和新看法》,《中共党史研究》1996年第6期。)。晓军、陆建洪指出,“朝鲜战争不论是谁先打响第一枪, 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即这场战争是战后世界美苏两强国用来解决相互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的一种最高形式。”就美国而言,是为了向外扩张,把亚洲乃至整个世界统一到资本主义体系中去;就苏联而言,则是为了巩固和扩大社会主义阵线(注:晓军、陆建洪:《爆发朝鲜战争的根本原因探析》,《山东医大学报》1991年第1期。)。韩高润、 宋中岳认为,朝鲜战争不完全是大国唆使怂恿而形成的,也不属于后来出现的所谓代理人性质的战争,而是朝鲜人民对分治的一种抗拒的必然趋向。朝鲜战争固然是大国强权政治留下的恶果,但另一方面却是小国将大国拖入一场性质纯属内战的战争的典型事例(注:韩高润、宋中岳:《朝鲜战争反思》,《战略与管理》1994年第3期。)。
    美国为什么要仓促参战?沈志华认为有其偶然性和必然性。偶然性是对北朝鲜的意图、南朝鲜的能力判断失误以及对战争缺乏心理准备与军事战略理论的错误。必然性是:战后世界分裂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美国既然自认为是资本主义世界的领袖,也就担负起了保卫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责任和义务,而朝鲜发生的事件,被美国认为是苏联策划的全线进攻的第一步,或试探性进攻,美国必须加以遏制。国内政治斗争的影响,即执政的民主党为了免遭共和党的攻击;苏联避免参战的态度为美国地面部队的参战敞开了大门(注:沈志华:《美国是怎样卷入朝鲜战争的?》,《世界历史》1995年第3期。)。 尚鸿也认为,“美国对朝鲜战争政策的制订无时不受着苏联的牵制与制约。”当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研究确认,美国出兵朝鲜苏联不会作出积极反应后,杜鲁门遂发布了武装入侵朝鲜的“总统声明”(注:尚鸿:《谈美国朝鲜战争政策中的苏联因素》,《华中师大学报》1996年第2期。)。
    中国为什么要出兵朝鲜?中国留美学者陈兼在对中国档案进行了广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决定参与朝鲜战争不像长期以来西方认为的那样,仅仅是出于安全的考虑。中国介入的原因比简单地保护它的邻国更广泛、更复杂。毛泽东的革命观念表现出他们那代人对中国民族解放的激情和责任,表现出他渴望中国在世界政治中虽不能占统治地位,但也可以成为一个中心。这就导致了毛泽东和他的同志们强调他们无法忍受华盛顿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蔑视。他们决心向“美国的傲慢”挑战。中国领导人希望利用介入朝鲜问题来提高新政权的国际威望和影响,恢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中心地位。在更深层的意义上说,中央领导人对朝鲜危机的态度来自于他们要寻找一种方法动员中国人民支持1949年胜利后的继续革命的决心(注:转引自沈志华:《朝鲜战争研究综述:新材料和新看法》。)。沈志华强调中国出兵朝鲜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被迫作出的决策,毛泽东在这个问题上的主要考虑有三点:避免被人指责走上铁托式的道路,而使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阵营中处于孤立地位;避免在中国境内与美国进行战争,从而引起中国局势的动荡;避免苏联借助美国把战火引向中国之机,利用中苏同盟条约派兵进入中国东北(注:沈志华:《中国出兵朝鲜的决策过程》,《党史研究参考资料》1996年第1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