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学科发展概况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文化曾对周边国家产生过重要影响,对世界文明作出过重大贡献。在世界文明古国中,中国的历史连绵不断,有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重大考古发现层出不穷。中国考古学不仅在中国历史的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世界性的重大学术课题的解决,也将有赖于中国考古学研究的新进展。 现代考古学在中国诞生于本世纪20年代,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解放以前,田野考古刚刚起步,但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的发现和安阳殷墟遗址的发掘,已震惊了国际学术界。新中国成立后40多年来,田野考古工作在全国各地蓬勃展开,大面积揭露了一些典型遗址和墓地,弥补了中国考古学在地域上的空白和年代上的缺环,积累了一系列处理各种复杂遗迹的田野工作方法,建立并逐步完善了学科体系,形成了相当规模的专业队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对考古学研究方向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偏颇,十年动乱期间,各地的考古工作被迫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随着实事求是传统和百家争鸣气氛的形成,中国考古学开始焕发出勃勃生机。 这些年来,考古学的机构建设有了很大发展,为适应考古事业的需要,成立了“中国考古学会”,各省、市、自治区普遍建立了专门的考古科研机构,明确了当地考古学研究的学术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了重点发掘和研究,还成立了十多个省级考古学会,为推进考古学的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培养考古学专门人才的高等院校已由“文革”前的1所发展到10所,历年毕业的本科生已逾2000人,硕士研究生200余人,博士生10余人,近年,北京大学还建立了考古学博士后流动站,经正规培养的中级职称以上人员已逾1500人,这是考古学研究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的重要保证。 近十余年,在整理历年积累的资料,总结学术成果的同时,积极开展了专题研究和综合研究,研究范围从黄河流域扩展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及青藏高原。注意到从整体上揭示考古遗迹,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先后出版了上百种考古报告专集、研究论著和大型资料报告,发表了上万篇考古发掘简报和研究论文。定期的专业刊物从最初的3种增加到10余种。其间,还集中了考古学界的力量,编撰了《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和多卷本的《中国文物地图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考古学的学科研究概貌。 70年代末,中国考古学界开展了考古学文化谱系的研究,提出了区、系、类型的方法论,使中国考古学的基础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在中国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也取得了多方面的进展。碳十四、热释光和其他各种测年方法积累了大批的年代测试数据(累计已达3000个以上),使有文字记载以前的年代序列有了科学的依据。有关生态环境的综合考察与研究、古物成分与结构的多种检测、青铜器铅同位素比值和瓷器微量元素的分析等,为考古学研究提供了新的信息。遥感技术勘探、水下考古、计算机应用等项工作都已开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目前,中国考古学不仅在研究从猿到人的历史、研究原始社会史、研究夏、商、周历史诸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且在文献记载丰富的秦汉及其以后的历史研究中也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和文化艺术史,及至校补古代的典籍,考察古今环境的变迁,以及人们广为关注的中国文明起源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考古学的研究也是极其重要的。 二 成就与问题 中国考古学取得的成就主要集中在以下十个方面: (一)中国古人类学及旧石器时代文化的研究 1.古人类学研究 目前国际学术界对人类起源中的一些根本性问题意见尚不一致,但在研究方法上不断有所改进,研究手段更加多样化,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课题。在亚洲地区,我国是发现人猿超科化石材料最多的国家,重要标本有云南禄丰古猿、江苏泗洪宽齿猿、云南元谋蝴蝶腊犸古猿等,年代从1800万年到600-500万年之间。这些化石的发现扩展了古猿在世界的分布范围,对探讨亚洲古猿的起源以及在世界上的地位等问题有着相当重要的价值。同时,我国也是直立人及以后各阶段古人类化石材料发现地点最多的国家,重要的古人类化石标本有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金牛山人、大荔人、和县人、马坝人、柳江人、山顶洞人等,年代从距今170万年至距今1.8万年,分别属于旧石器时代早、中、晚各个不同的阶段。我国的年代学者对以往发现的一批古人类化石和出土化石的遗址进行了重新检测,使用不同的方法相互参照,重新修订了这些猿人的年代。近年来,在湖北郧县和南京汤山等地出土了重要的直立人头骨化石,对研究东亚地区早期人类体质形态的进化和中国南方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年代提供了新的重要证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