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90年代重大考古发现之一,长沙走马楼吴简的发掘和整理,已引起海内外学界普遍关注。好友罗新有幸参与了吴简的释文工作。此次发表的的《吴简报告》,就是他在工作之余陆续写给朋友们的论学信笺。 从敦煌文书到汉魏简牍,新史料的发现往往引导和推动着一代学术潮流。但由于种种原因,新史料从发掘、整理到刊布和研究,往往经历漫长的过程,使不少学人翘首白头。世纪之交的学术正逐步走向理性和开放,学术公器应当成为学界的共识,这也是在互连网上全文发表《吴简报告》的初衷。 由于文物考古工作者和历史学家的共同努力,第一批吴简释文已经正式出版,网站内所刊布的文字,均未经最后核订,仅供同仁们在研究和讨论中参考,在正式材料发表之前,请不要在论著中公开引用。 大家对《吴简报告》中涉及的问题有什么认识和看法,请在《史学论坛》栏目中发布,或与作者直接联系,无论是某个专题的探讨,还是一字一词的校释,我们都由衷欢迎。报告将按整理进度随时更新,如反响热烈,我将把论坛中的有关探讨文字分类整理,长期保存。 陈爽 1999年5月 作者附记 发件人: 罗新 收件人: 陈爽 主题: 日期: 99-5-24 10:38:00 去今两年,我三次到长沙做走马楼吴简的释文工作,前后合两月余。工作很紧张,每天都感到十分疲劳。但是,工作的新奇性深深刺激了我已开始衰退的求知欲;每天都面对自己不懂的东西,真是一种幸运。晚上稍稍整理录文,尽可能靠近真实,靠近自己所向往的时空。把一时感想发送给朋友们,一来是为求取回应,二来是为督促自己坚持下去,渐渐成了习惯,遂有这些工作简报。当然,一开始就具有和朋友们交流的性质,简报中难免存在一些无关紧要的描述文字,也难免流露一时一地的情绪。现在,一向给我极大帮助的陈爽兄要把这些简报发布上网,我除了惶恐,还颇感愧疚,只后悔当初没有更坚忍,给大家提供更多的材料和更有价值的意见。望各位恕其愚钝怠惰,念其知耻自奋,无吝高妙,惠以谕诱,使不敏如我,也得与诸君周旋焉。 罗新 1999年5月23日于长沙 发件人: 罗新 收件人: 陈爽 主题: 吴简报告之一 日期: 1998年5月21日 14:54 My dear friend, 我上周三到达长沙,当天即来到收藏和清理吴简的地方--长沙清水塘市博物馆院内的市文物工作队库房,这里保管着1996年11月在长沙走马楼发掘的十余万片三国时期吴国的竹木简牍,目前清理和录文工作就在这里进行。去年李均明和胡平生已经在这里整理出两千四百多枚大木简。今年我和王素一起整理第二批竹简。我们的工作进行得很慢,困难很多,因为竹简与木简不同,破碎腐烂、字迹漫漶的情形要严重得多。每天的工作就象破案。 我利用晚间时间,阅读上一批木简的录文,得到一点印象。简文基本都是关于长沙县户籍和赋税征收方面的,细致的程度、涉及地方行政问题的具体,实在令人兴奋。木简时间都是孙权嘉禾五年和嘉禾六年的。所以最初人们以为收藏这批简牍的古井(现在北京一些学者认为是“窖”,也许更贴切),为嘉禾井,宣传文章的题目就是《嘉禾一井传千古》。现在看,全部简牍所涉时间之宽,可能早到建安时代(孙权控制荆州以前)。前天我和王素所见一简,时间是黄武五年。这给我们考察汉魏之际各政权轮替控制荆湘地区时的地方政制、民生状况,以及政权接替时期政策的连续与转变,等等等等,提供了一个极好的窗口。 目前我们清理的这批竹简,时间上起黄武,下至嘉禾,而以嘉禾元年至嘉禾三年为主。和大木简的简文相比,显然不够完整,难以利用,但破碎的文字却显示出所涉范围的宽阔。我猜想,时间越靠前,关涉的问题就越重要,比如,我们对孙吴的兵制的认识,就会大大深化。如果采用新的史学手,说不定更可以建立全新的社会史框架。 目前我还只是接触到一点点。随着整理工作的持续深入,一定会有重要的突破性的材料出现在我们面前。 我会继续向诸位汇报进展。 清水塘是毛泽东年轻时住过的地方,当年是长沙城外一处荒地,而今已经紧邻繁华地带。由于是龙兴之地,长期保护甚好,风景幽雅,林木掩映。现在盛开着北京所难见到的杜鹃、石榴和香气袭人的栀子花。我自弱冠负笈京师,对南国风物久已隔膜,近来许多儿时记忆渐渐复苏。西域大漠雪山虽是昨日才别,此刻思之宛若梦中。 我在长沙的电话:(0731)2222448(白天) 罗新 1998年5月21日长沙 发件人: 罗新 收件人: 陈爽 主题: 吴简报告之二 日期: 98-6-1 23:0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