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简六与简七是否应互换位置,我不能肯定。简三中的“复”,即复役;“真吏”我不懂;简七的“事”,我也不明白究何所指。大致一户之籍,就包含以上七简的内容及格式。很多户籍简还仔细地记载户民的身体状况与身份,如: 【简八】9-3286:妻大女思年卅三算一肿两足 复 【简九】9-3323:谷阳里户人公乘郑□年卅六 算一给州吏复 【简十】9-3328:尾妻大女汝年十五算一刑右足复 简十中“刑右足”是否指右足受过肉刑,我不清楚,户籍简大量出现“刑右手”、“刑右足”、“刑左手”、“刑左足”,让人疑惑何以受刑者如此之众。我曾怀疑“刑”其实当读作“胼”,但见到笔迹清晰的简文后,打消了这种猜测。读户籍简,明确地感觉到它与徭役征发之间关系实在太密切了。 收到沈培兄邮件,针对上一报告中的“胄毕”和“邸阁”给我作了重要提示。他就“胄毕”指出:“我认为‘胄毕’可标点为:胄、毕。──胄是签名,毕表示核实已毕。居延汉简有相似的形式可参考。” 我也曾这样想过;可是在某些同样格式的简文里,胄与毕之间还出现了一个“米”字,作“胄米毕”,这又如何解释呢?还望沈兄及各位仁兄赐教。 长沙现在非常非常热。无论昼夜,只要走出空调房间,就如同掉进了大锅炉里,立刻全身湿透。我现在尽量减少户外活动,连上厕所也是能省就省。 罗新 1998-08-10 长沙船山学社 发件人: 罗新 收件人: 陈爽 主题: 吴简报告之十三 日期: 98-8-12 1:51:00 诸位仁兄: 今天所做的录文超过了100条,照此速度,再要十几天,我就可以完成预定计划,提前返回北京。下面我继续报告我的工作。 吴简中关于地方政制的记载是我所比较关心的。去年九月随田先生来长沙时,就注意到大木简中大量出现的“丘”。丘是古老的名称,见于《周礼》,但文献中从未见到秦汉以下以丘为一级行政单位。去年由胡平生和李均明整理的木简,全部是同一种格式,即征收田赋的契券,其中田主均标为某某丘: 【简一】J22-1:上俗丘大女刘妾佃田三町凡廿五亩 其廿亩二年常限其九亩旱败不收布其五亩余力田为米二斛定收十一亩为米十三斛二斗凡为米十五斛二斗亩收布二尺凡为布三丈二尺准米二斛二斗三升五年十二月八日付仓吏张曼周栋其米十五斛二斗五年十一月九日付仓吏张曼周栋其孰田亩收钱八十凡为钱一千二百八十六年正月廿日付库吏潘慎 嘉禾六年二月廿日田户吏张惕校 丘名中还有龙丘、旱丘、松田丘等等,大概已经见过百种以上。这类木简不标乡、里,是非常独特的。所以有人怀疑所载为军屯或民屯,不是编户。丘与乡、里的关系非常值得推敲。当时基层行政单位仍然是乡、里,这是没有问题的。今年我们整理的竹简中大量出现乡、里之名,试举数例: 【简二】9-3482:右诸乡入二年粢租米■ 【简三】9-3529:右平乡入私学限米■ 【简四】9-3534:入广成乡嘉禾二年■ 【简五】9-3004:富贵里户人公乘黄逑年廿算一 以目前所知,户籍简中既无乡名也无丘名,赋税钱粮简中则绝不见里名。一县之乡,总是有限的,我们已经知道临湘县的乡有:中乡、东乡、西乡、南乡、都乡、平乡、乐乡、广成乡、小武陵乡等。究竟某丘属于某乡,理论上是可以考证清楚的,因为在很多类型的简文中,乡、丘同时出现,如: 【简六】9-3061:入中乡租米三斛胄毕嘉禾二年九月廿八日东平丘县吏伍训关邸阁董基付仓吏谷汉受依据简六,我们就能知道东平丘属于中乡。但是在这条路上我们究竟能走多远,取决于吴简的保存情况,显然这是一个繁琐的工作。 乡与丘在一简之内经常同时出现,但从未见到里与乡、里与丘同时出现。这也是一个令人疑惑的问题。将来要把乡与里联结起来,会困难得多。现在我们大概可以这样理解,乡、里是行政级别,丘则是自然聚落,是最基本的聚落单元。应当解释的问题包括,为什么只在户籍简中用“里”?“丘”中有没有管理机构?等等。 工作很紧张,最大的问题是常感睡眠不足。一天录文结束,十分疲劳,几乎再没有精力坐下来看书想问题。我只好在晚饭后先睡一觉,这样夜里还可以看看书,备一备下学期的课。 罗新 1998-08-11 长沙船山学社 发件人: 罗新 收件人: 陈爽 主题: 吴简报告之十六 日期: 98-8-20 8:38:00 诸兄: 这几天暑气稍降,但关于两湖抗洪的各种消息依然令人悬心。说实话,我常常有一种想前往荆江大堤一睹实情的冲动。电视与报纸大肆宣扬的英雄事迹,让人产生错觉,似乎眼前发生的灾难,只是为了给党和解放军铺设一个表演的舞台。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的损失,完全被自欺欺人的英雄主义及虚妄的乐观主义掩盖了。我们这些困在学院高墙内的读书人,怎样才能保持对时代悲欢和社会疼痛的敏感呢?专业工作给了我们安全感、满足感甚至还有荣誉感,但是线装书页上的尘埃也渐渐堆积于我们的心灵,阻隔了我们对更大的责任的警觉。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发生在印尼的惨剧,究竟在我们心中引起了多少震颤?造成我们心灵麻木的,绝对不仅是空间。大前天的深夜,我走在繁华的中山路与黄兴路交汇的街角,见到一家来自洞庭湖区的灾民,一担行李,破席铺地,并不行乞,只是巴望着找工。我看见了坐在地上嘴啃手指的小男孩那种难以描述的眼神。周围霓虹争艳,车来车往,这一家人小小的悲愁不过是沧海一粟。 然而生活似乎并未改变,所有的平凡与堕落,依旧在街市流淌。我的工作也照旧进行。下面我继续汇报工作。 对付残简的工作到今天中午告一段落,以后的竹简将会相对完整。有几个进展值得一讲。 首先,是关于孙吴的户调制。史书记载了曹魏的户调,但没有资料说明孙吴是否也采行了这一制度。上次我和王素来长沙做录文时,已见到许多条简文,涉及户品,也有文书提到“调”。户品分上、中、下三等,每等又有上、中、下之分。还有材料显示户品的划分与财产税有关。当时王素就推测,孙吴也行户调制。可我觉得,简文中的调,就和《吴志》中偶而一见的调一样,也许只是征调和发调,并非户调之调。类似的简文,今天我也接触到了: 【简一】11-4337:年所调布县 已□言书 只凭这样的材料,还不能断言户调制在孙吴的存在。然而,今天我整理到一枚清晰的断简,提供了坚强的证据: 【简二】10-4233:■□女户下品之下不任调 ■ 户品与户调的关系如此清楚,孙吴实行户调制,已可论实。今后应注意孙吴户调制的具体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