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人物 >

五凉史学家考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 赵荧 参加讨论

西晋末年,司马氏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益激化,终于酿成了"八王之乱",同室操戈,连年征战,使社会经济凋敝,国力衰竭。永嘉之乱后,晋室流寓江左,匈奴、羯、鲜卑、氐、羌等少数族贵族,拥兵入据中原,割据称王,北中国进入了连年混战的十六国时期。十六国中,在今甘肃河西立国的五凉政权,自西晋惠帝永宁元年(301)张轨为凉州刺史起,迄北魏太武帝太延五年(439)北魏灭北凉,相继统治河西近140年。五凉政权虽僻处一隅,国运短祚, 但对河西文化的繁荣和史学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
    五凉史学,上承汉魏西晋史学发展之余绪,下启北朝史学之兴盛,史家众多,史著颇丰。但在封建正统史家心目中,五凉政权被视为私署,其史学亦备受冷落。从南朝梁阮孝绪《七录》开始,至新、旧《唐志》、《崇文总目》均以"伪史"目之,《隋书·经籍志》更以"霸史"次第五凉史籍。对此,唐刘知几曾说:"及隋氏受命,海内为家,国靡爱憎,人无彼我。而世有撰《隋书·经籍志》者,流别群书,还依阮《录》。案国之有伪,其来尚矣。"①延至近代,由于历经沧桑,史籍散佚,研究者深感文献无征,难详颠末,一般都将其列入十六国史学以概论之,未作为特定时期的史学深入探讨。
    五凉史学,因受当时政治、军事及整个历史环境所局限,没有产生大部头巨著;亦受其他因素制约,史籍门类尚不齐全,唯有数量众多的纪传体国史,仅见的中国最早的地理总志--《十三州志》,以及为数寥寥的人物传传记。虽如此,五凉史学自产生之日起,即以其独具的特色给当时及后世史学以极大影响。除另撰文以明其史学成就外,兹举其要者粗呈陋见,以展现五凉史家的历史功绩:
    首先,五凉史家众多,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也是仅见的。如历仕西凉、北凉,一生笃志经史,博洽淹贯,著述颇丰的敦煌学者刘凉,北魏时,以其"遗文兹在,篇籍之美,颇足可观",称为"德冠前世,蔚为儒宗"的"河右硕儒"②。唐刘知几更极力褒美其在地方史学上的成就和贡献,说有如,"刘昞之该博,而能传诸不朽,见美来裔者,盖无几焉"③。又说:"刘昞裁书,则磊落英才,粲然盈瞩者矣。是知著述之功,其力大矣"④。
    其次,五凉史籍真实地记载了五凉政权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及山川地理、风土民情,又详尽地记载了境内各少数族的历史,对西北民族史及地方史的研究提供了依据。其资料为当时及后世史家撰史所采摘和援引,后世类书亦编录了部分史文,足以表明其史料价值极为珍贵。
    再次,史书的编纂和命名,亦有创新。阚骃的《十三州志》,"凡叙山川州郡,莫不备纪先贤"⑤。刘昞的《敦煌实录》,为以"实录"名书之始。余嘉锡先生详考历代载籍,指出:"寻古之以实录名书者,实始于刘昞,计敦煌之为国都,才五年耳,暠既未尝称帝,昞又以地名书,非如唐、宋之实录也。后来许嵩《建康实录》画地为书,非都建康者不录,举例命名实昉于昞"⑥。
    再其次,五凉政权在促进南北文化交流与各族文化融合方面,有积极的贡献,史学即其相互交流的重要内容之一。南朝宋文帝元嘉十四年(437), 北凉茂虔"奉表献方物,并献《十三州志》十卷,《敦煌实录》十卷,《凉书》十卷,《赵{K1DA37.JPG}传》及《甲寅元历》一卷,合一百五十四卷。茂虔又求晋、赵《起居注》诸杂书数十件,太祖赐之"⑦。
    五凉史学的成就及影响,为当世所瞩目,更为后世史家所称道,所有这些都与五凉史家的辛勤耕耘与积极奉献密不可分,稽考其事迹,对于进一步了解五凉史学发展状况,颇有裨益。五凉学者中,博通经史者,为数颇多,而哪些人方可称为史学家?愚意以为:凡有著史业绩者堪称史学家。其余参与搜集史料,或虽任史官而无史作问世者,虽为学者亦不编录。如"前凉张骏十五年,命其西曹边浏集内外事以付秀才索绥,作《凉国春秋》五十卷"⑧;后凉"著作郎段业,以光未能扬清抑浊,使贤愚殊贯,因疗疾于天梯山,作表志诗《九叹》、《七讽》十六篇以讽焉"⑨。边浏、段业,虽曾搜集史料,担任史职,因无史作问世,不能预入史家行列。至于史家事迹,在现有史籍中,或详或略,或缺而不载;或由于载籍散佚,至有二人误为一人者。钩勒其行事,困难很多,欠妥或遗漏之处在所难免,敬希方家不吝指正。
    一、阴澹(前凉)
    阴澹,敦煌人。其事迹散见于《晋书》之《张轨传》、《索袭传》、《索紞传》,《魏书·张骏传》,屠乔孙等辑《十六国春秋·前凉录六》。兹摘录如下:
    《晋书·张轨传》:张轨任凉州刺史后,"以宋配、阴充、范瑗、阴澹为股肱谋主"。
    《晋书·隐逸·索袭传》:索袭"虚靖好学,不应州郡之命,举孝廉、贤良方正,皆以疾辞。游思于阴阳之术,著天文地理十余篇,多所启发"。"张茂时,敦煌太守阴澹奇而造焉,经日忘反。澹欲行乡射之礼,请袭为三老。会病卒,澹服丧会葬,赠钱二万。"
    《晋书·艺术·索紞传》:"索紞字叔彻,敦煌人也。少游京师,受业太学,博综经籍,遂为通儒。明阴阳天文,善术数占候。司徒辟,除中郎,知中国将乱,避世而归。"太守阴澹"命为西閤祭酒,紞辞曰:'少不习勤,老无吏干,濛汜之年,弗敢闻命。'澹以束帛礼之,月致羊酒"。
    《魏书·张骏传》:"轨保凉州,阴澹之力。骏以阴氏门宗盛强,忌之,乃逼澹弟鉴令自杀,由是大失人情。骏既病,见鉴为祟,遂死,时建国九年也。"
    《十六国春秋·前凉录六》:"阴澹,敦煌人。弱冠才行忠烈,州请为治中从事。澹割身诉枉,张轨任为股肱,参与机密,转督护参军、武威太守。轨保凉州,阴澹之力居多。及骏嗣位,澹弟鉴为镇军将军。骏以阴氏门宗强盛而功多,遂忌害之,乃讽其主薄魏纂诬鉴谋反,逼令自杀,于是大失人情。既而骏病,见鉴为祟,遂死。其后三年,纂亦病,见鉴在侧,亦死。"
    从上述记载中,可以钩勒出阴澹的简略事迹:阴澹曾以忠烈为州治中从事。张轨为凉州刺史后,任为股肱,参与机密,后转督护参军,武威太守。张茂时,为敦煌太守。张骏继位后,以"阴氏门宗强盛",诬为谋反罪,逼令澹弟鉴自杀时,阴澹情况如何,不见记载。其时为代拓跋什翼犍建国九年(346), 上距张轨为凉州刺史已达46年之久,若以阴澹为敦煌太守时计算,也已20余年了。阴澹此时或已致仕,或竟寿终,史文不详。
    《隋书·经籍志》著录:《魏纪》十二卷,左将军阴澹撰。《旧唐书·经籍志》著录:《魏纪》十二卷,魏澹撰。其校勘记称:"《隋志》作'左将军阴澹撰。'《三国志》卷十九《陈思王植传》注引阴澹《魏纪》所载植《铜雀台赋》,则此书作者当为晋阴澹,而非隋魏澹。"是书记载三国曹魏史事,裴松之《三国志注》曾援引其资料。已佚。
    二、张谘(前凉)
    张谘事迹,见于载籍者极略。屠乔孙等辑《十六国春秋·前凉录六》:"张谘,敦煌人。仕轨为著作郎,撰《凉记》八卷,多记轨事。"清张澍《续敦煌实录》卷一"张谘"条认为:"张谘仕张轨为著作郎,撰《凉记》八卷,多记轨事。其人系敦煌籍。而《后凉录》有张资,仕光为中书监,不详其籍。要之去光甚远,谘与资定二人也。邢雨民以作《凉记》之张谘即为张资,误矣。"⑩《隋书·经籍志》:"《凉记》八卷,记张轨事。伪燕右仆射张谘撰。"《旧唐书·经籍志》:"《凉记》十卷,张谘撰。"两《志》所载卷数不合,存疑。《隋志》称谘为"伪燕右仆射",屠氏等辑本称"仕张轨为著作郎",张氏依从其说。据此则张谘所著《凉记》,实为本土人著当代史。
    三、索绥(前凉)
    索绥,字士艾,敦煌人。其事迹散见于《晋书·索紞传》,《史通·古今正史》篇,《太平御览》卷一二四引崔鸿《十六国春秋·前凉录》。兹摘录如下:
    《晋书·索紞传》:"索绥梦东有二角书诣绥,大角朽败,小角题有韦囊角佩,一在前,一在后。紞曰:'大角朽败,腐棺木。小角有题,题所诣。一在前,前凶也。一在后,后背也。当有凶背之问。'时绥父在东,居三日而凶问至。"
    《史通·古今正史》篇:张骏十五年(338),索绥"作《凉国春秋》五十卷"。
    《太平御览》卷一二四引崔鸿《十六国春秋·前凉录·张骏传》:"十五年,命西曹掾集阁内外事付索绥,以著《凉春秋》。"同卷引同书《前凉录·张重华传》:"五年(350),重华宴群寮于闲预庭,讲论经义,顾问索绥曰:'孔子妇,谁家女?老聃父字为何?四皓既安太子,住乎,还山乎?'绥曰:'孔子妇,姓并官氏女。聃父名乾,字元杲,胎则无耳,一目不明。孤单,年七十二无妻,与邻人益寿氏老女野合怀胎,十年乃生老子。四皓还否,臣所未悉。'重华曰:'卿不知乎!四皓死于长安,有四皓冢,为不还山也。'"同卷又引同书《前凉录·张玄靖传》:"五年(359),六月,大旱,令诸祈雨之官皆咏《云汉》诗。儒林祭酒索绥曰:'《云汉》陈周宣之美,非旱之文也。昔神鼎之出,汉虞丘不贺。今辞与事违,非致泽之意也。'绥字士艾,敦煌人。父戢,晋司徒。绥家贫好学,举孝廉,为记室祭酒,母丧去官。又举秀才,著《凉春秋》五十卷。又作《六夷颂》、《符命论》十余篇。以著述之功,封平乐亭侯。"按,索绥曾仕张骏、张重华、张玄靖各朝,历官记室祭酒,儒林祭酒,其所著《凉春秋》,《隋志》未著录,可能亡于隋唐之际。
    四、刘庆(前凉)
    刘庆事迹难详考。刘知几《史通·史官建置》篇:"前凉张骏时,刘庆迁儒林郎,中常侍,在东苑撰其国书。"同书《古今正史》篇:"张重华护军参军刘庆,在东苑专修国史二十余年,著《凉记》十二卷。"《晋书·张骏传》:"辛晏阻兵于枹罕,骏宴群僚于闲豫堂,命窦涛等进讨辛晏。从事刘庆谏曰:'霸王不以喜怒兴师,不以乾没取胜,必须天时人事,然后起也。辛晏父子安忍凶狂,其亡可待,奈何以饥年大举,猛寒攻城!昔周武迴戈以须亡殷之期,曹公缓袁氏以自毙,何独殿下以旋兵为耻乎!'骏纳之。"据此知刘庆曾仕前凉张骏、张重华两朝,历官从事、儒林郎、中常侍、护军参军等,其所著《凉记》十二卷,隋、唐各《志》均未著录。
    五、索晖(前凉)
    索晖事迹无考。《史通·古今正史》篇论述前凉国史时,称"建康太守索晖,从事中郎刘昞又各著《凉书》"。其所著《凉书》,《隋志》未著录。
    六、段龟龙(后凉)
    段龟龙事迹亦无考。《史通·古今正史》篇:"段龟龙记吕氏。"《隋书·经籍志》:"《凉记》十卷,记吕光事。伪凉著作佐郎段龟龙撰。"程千帆《史通笺记》称:"《十六国春秋·后凉录》:'吕光麟嘉二年,著作郎段业作表志诗《九叹》、《七讽》十六篇。光览而悦之。'则段业、段龟龙同为光史官,业为著作郎,龟龙为著作佐郎可证。"其所著《凉记》,《初学记》、《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征引时,或作《凉记》、《西河记》、《凉州记》。其书已佚,清张澍辑为一卷,收入《二酉堂丛书》,汤球辑《三十国春秋》,亦辑录此书。
    七、张资(后凉)
    张资事迹,见南朝梁释慧皎《高僧传》卷二《鸠摩罗什传》:"吕光中书监张资,文翰温雅,光甚器之,资病,光博营救疗。有外国道人罗叉,云能差资疾,光喜,给赐甚重。罗什知叉诳诈,告资曰:'叉不能为,盖徒烦费耳,冥运虽隐,可以事试也。'乃以五色丝作绳,结之,烧为灰末投水中。'灰若出水还为绳者,病不可愈。'须臾,灰聚浮出,复绳本形。既而叉治无效,少日资亡。"《太平广记》卷八九《鸠摩罗什》引《高僧传》同。张澍《续敦煌实录》卷二"张资"条认为:"《旧唐志》张谘作《凉记》,《世说新语注》引张资《凉州记》。谘与资,非即一人。"张资,吕光时为中书监,甚得光器重,不久病殁。其所著《凉州记》,《隋书·经籍志》未著录,南朝梁刘孝标为刘义庆《世说新语》作注,曾于《言语》篇"张天锡为凉州刺史"、"王中郎甚爱张天锡"条,引录张资《凉州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