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著作 >

《梁书》略论(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教学问题》 臧世俊 参加讨论

(三)封建正统思想
    坚持封建的正统思想是我国传统史学的一大特色。地主阶级正统史家总是极力为那些所谓正统的王朝辩护,他们美化封建制度,讴歌封建君主、功臣,这在官修史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姚察、姚思廉是封建正统史家。他们修《梁书》虽说是父子相继,但它总归还是官修史书的一部分,必然要受官修史书的一些规定的约束,不能象司马迁那样"自成一家之言"。唐初修史也要为它的正统性提供依据,唐继隋而来,隋继齐、周、梁、陈,那么要宣扬唐王朝的正统性,就必须承认这些王朝的正统性,不能分僭伪。而唐之代隋与齐梁更替有相似之处,都是经过武力胁迫的"禅位"形式。其次,《梁书》修撰多据国史。封建时代,每一王朝撰修国史,可以说都是"有美必书,有恶必讳"。姚氏父子修前代史书时在这些方面多依然保留原文。而国史总是宣扬本朝正统性,逸美之词不可胜言。第三,姚察本是"东皋贱族",在梁受到简文帝萧纲的礼遇,而且其父僧垣是当时有名的太医,"知名梁武代,二宫礼遇优厚。"所以,姚察在感情上多为梁统治集团书美讳恶。姚思廉又"能尽传家业",修《梁书》时也都一仍其旧文。所以,统观《梁书》,看得出封建正统思想贯彻始终,它宣扬帝王的"英武睿智",表彰官僚的"尽忠至诚",对统治者的丑行避而不谈,在某些方面没有客观地反映历史。
    《梁书》为统治阶级集团隐讳或夸张,在诸王及功臣列传中多载其没后加恩饰终之诏。《王茂传》中记载:诏曰"施德纪功,哲王令轨。念终追远,前典明诰。"《吕僧珍传》中载诏曰:"思旧笃终,前王令典。追荣加等,列代通规。"这样的诏饰之辞几乎篇篇如此。借皇帝之诏来评论人物,很难允当。以皇帝是非为是非,又怎能谈得上实录!
    临川王萧宏,愚昧庸怅,贪污暴敛,昏淫腐朽,丧师败国。而姚思廉在《临川王宏传》中,对这等贪淫无能之事全加隐讳,反而说他"明于事理","少而孝谨","雅量弘通","宽和笃厚",极力美化。关于萧宏伐北魏溃败之事,《梁书》一字不提,只记"军次洛口,宏前军剋梁城,斩魏将晁清。会征役久,有诏班师。"(12)而《南史》则如实记载其溃败惨状,"九月,洛口军溃,宏弃众走。其夜暴风雨,军惊,宏与数骑逃亡。诸将求宏不得,众散而归。弃甲投戈,填满水陆,捐弃病者,强壮仅得脱身。"(13)《梁书·萧宏传》词多掩饰回护,记事严重失实,不但隐瞒了萧宏的劣迹,而且却极力夸饰。
    正统思想一直困挠着我国封建史学,使得史家修史无是非标准而言,无善恶原则可循,不顾史实,为统治阶级粉饰。一部二十五史可以说都是帝王将相的家谱,正统思想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梁书》以梁为正统来记载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书美讳恶之笔不少,所以,有些内容反映得不真实和不全面。但是,从总体来讲,《梁书》还是忠实地反映了一些社会问题。
    (四)以史为鉴思想
    唐初统治者面对隋王朝迅速灭亡的事实,都有着"居安思危"、"以乱世为戒"的思想,重视对乱世的反思。武德五年(622),高祖在《命萧瑀等修六代史诏》中就曾明确提出:编撰史书必须做到"考证得失,穷尽变通,所以裁成义类,惩恶劝善,多识前古,贻鉴将来。"这实际上就是唐代统治阶级修撰史书的指导思想。姚思廉当然也要本着这一思想修《梁书》。他虽然在很多地方不惜歪曲事实来美化统治阶级,但还是在有意无意中暴露了统治者贪奢腐败、无能误国的腐朽本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者的以史为鉴思想。
    《梁书》中《侯景传》的篇幅仅次于《武帝纪》,详细记述了侯景作乱的过程,并交代了前因后果,还载录了侯景的一些来往表书,充分反映了统治阶级腐朽无能,侯景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侯景传》中载有侯景的一篇抗表,陈述最高统治集团有"十失"(14)。其中有些并非强词夺理,如揭露"朱异专断军旅,用石珍总部兵仗,陆验、徐驎典司谷帛,皆明言求货,非令不行。"萧衍对宗室诸王和朝野官僚非常优待,因为从齐武帝开始,萧齐宗室内部不断地相互倾轧和残杀,政治非常腐败黑暗,为避免蹈齐之覆辙,他又走向另一个极端。由于武帝的支持和纵容,宗室和官僚士族都竞事聚敛。鱼弘竟厚颜无耻地对人说:"我为郡,所谓四尽:水中鱼鳖尽,山中獐鹿尽,田中米谷尽,村里民庶尽。丈夫生世,如轻尘栖弱草,白驹之过隙。人生欢乐富贵几何时!"(15)其敲榨勒索已到了如此丧心病狂的地步。《梁书》能忠实地把这些历史事实记下来,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直书精神,暴露了梁朝政治的黑暗,也为研究侯景之乱的爆发提供了社会背景。
    姚思廉修《梁书》时没有忘记"考证得失,惩恶劝善"的宗旨。作为唐初的朝臣,他也多次进谏,《旧唐书》记载:"思廉以藩邸之旧,深被礼遇,政有得失,常遣密奏之,思廉亦直言无隐。"(16)他用历史上一些事例来阐述问题,更有说服力。当"五史"撰成,唐太宗极为高兴,勉励史臣们说:朕睹前代史书,彰善瘅恶,足为将来之戒。"从当时政治家的眼光来看,一个"戒"字可谓道出了史学的真谛。《梁书》对侯景之乱及其对社会的破坏的记载用力颇多,几乎每一篇纪传中都涉及到,它对后世的封建统治者来说,自然是一个警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