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内容 晚清,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清朝丧权辱国,这是历史上的大事,《清史稿》为清朝讳,往往轻描淡写,语焉不详。既看不出侵略者的凶狠,也看不出清朝的卖国。如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本纪》中仅书(道光二十二年)“八月戊寅,耆英奏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各海口,与英国定议通商”(注:卷十九,《宣宗本纪三》,第687页。)。《耆英传》中稍详细,“英人索烟价、商欠、战费共二千一百万两,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港通商,英官与中国官员用平行礼及划抵关税,释放汉奸等款……耆英等与英将濮鼎查、马利逊会盟于仪凤门外静海寺,同签条约……和议遂成”(注:卷三七,《耆英》,第11505页。)。寥寥几十个字,只提到赔款通商,而对关系重大的割让香港、协定关税并未提及。 又如中国的海关为外国把持,英人赫德长期任总税务司,掌握国家之锁钥,门户洞开,利权尽失,而《清史稿》对海关主权的丧失全无记载,视而不见,无动于衷。 又如,新疆于光绪十年(1884)建行省,台湾于光绪十一年(1885)建行省,这几乎是人所共知的常识。而《清史稿·地理志》直隶篇中却说“穆宗(同治)中兴以后,台湾、新疆改列行省。德宗(光绪)嗣位,复将奉天、吉林、黑龙江改为东三省”(注:卷五四,《地理一》,第1891页。)。这里把台湾、新疆建省提前到同治年间。而《地理志》福建篇中又称“光绪十三年,升台湾府为行省”,又把台湾建省推迟两年,这都是不应有的错误。 修史者由于知识结构的局限,对外国不了解,错误最多,如说“俄国界近大西洋者,崇天主教”(注:卷一五三,《邦交一·俄罗斯》,第4484页。)。其实俄国近波罗的海,距大西洋尚远,而崇奉东正教,不是天主教。修史者对新鲜事物缺乏兴趣,也不甚了解。晚清洋务运动中,设工厂、开矿山、建铁路、造轮船,开始启动中国近代化的步伐。而《清史稿》仅设立《交通志》以铁路、轮船、电报、邮政四项概括了当时的工矿交通建设,而对当时的上海制造局、开滦煤矿、黑龙江漠河金矿、云南个旧锡矿、汉冶萍企业、张之洞开办的湖北布、纱、丝、麻四厂、上海纺织局、华盛纱厂、台湾的基隆煤矿以及张謇开办的大生纱厂、荣宗敬、荣德生的茂新面粉厂、张振勋的张裕酿酒厂等一大批近代工矿企业均视而不见。即在轮船一项下亦只记载了轮船招商局,而遗漏了中国造船工业之始的福建船政局。我们今天看来这些工矿企业十分重要,标志着清末近代化的艰难起步,而《清史稿》偏偏忽略不记。近代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投资,对中国社会经济影响极为巨大,《清史稿》均无记载,这些都是重大的遗漏失误。 李鸿章是清末的重要历史人物,他是洋务运动的领袖。凡工厂、矿山、电报、铁路事业以及新式海军大多由他一手创办,晚清中国和外国交涉谈判、签订条约大多亦由他主持。《清史稿》中《李鸿章传》,大部分篇幅叙述李如何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其他只占小部分篇幅,轻重倒置,很多重要东西也遗漏了。 还有由于修史者缺乏自然科学知识,在《时宪志》中编进了三卷八线表,这是初中学生数学教科书中的对数表,和清史风马牛不相及,写在历史书中,实属不伦不类。又《阮元传》称“集清代天文、律算诸家作《畴人传》,以章绝学”(注:卷三六四,《阮元》,第11423页。)。按阮元所作《畴人传》为记载我国历代科学家之传记,非仅记有清一代,修史者可能对此书未曾寓目,故而误认为仅是记载清代科学家的书籍。 三、体例 清朝统治期内,存在南明政权(包括弘光、隆武、永历三朝)共十八年,以及太平天国政权十四年,按传统史书应设《载记》以记其事。《清史稿》处理草率,南明政权只设立三个传记,即《张煌言传》、《李定国传》、《郑成功传》,而太平天国只设《洪秀全传》,重要人物如杨秀清、石达开、李秀成、陈玉成、洪仁玕均未立传。 《河渠志》记载全国河流的情况,却只记载黄河、淮河、运河、永定河四条,我国最长的河流长江遗漏不记,其他像珠江、黑龙江、松花江、雅鲁藏布江等大江大河全都不见踪影,岂不是笑话! 《天文志》只记到乾隆朝为止,乾隆以后一百多年,无天文可查。原因是外国传教士任职钦天监期间,有天文记录。传教士被全部赶跑后,天文失载,资料缺乏,故只有半部《天文志》。 列传的设置十分凌乱,一人二传者共十四人(王照园、乌什哈达、马三俊、安禄、周春、乐善、兰鼎元、胡承诺、苏纳、惠伦、罗璧、阿什坦、谢启昆、陈撰),以前《元史》因译名杂乱,一人多有二传者,共十三人。顾炎武、朱彝尊、赵翼、钱大昕均批评《元史》体例混乱,而《清史稿》无译名之杂,一人二传之误,较《元史》更甚。 又有应立传而不立传者,如翁方纲、朱筠、吕留良、谭钟麟均无传,又如严复是晚清思想家,翻译《天演论》等名著,介绍西方文化到中国,对中国思想界影响甚大。毛泽东主席评论晚清人物,列举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孙中山四人,而《清史稿》不为严复立专传,只在林纾之下列严复的附传。 《清史稿》的列女传,开列妇女二三百人,大多是丈夫早死,守节不嫁,受政府表扬。所谓“清制,礼部掌旌格孝妇、孝女、烈妇、烈女、守节、殉节、未婚守节,岁会而上,都数千人”,内容宣扬纲常礼教、三从四德、夫死殉节,是封建的糟粕。 《清史稿》卷二七二,列汤若望、杨光先、南怀仁在一起。一个是德国人,一个是中国人,一个是比利时人,放在一起,已有不伦不类之感。《清史稿》既为外国人立传,那末对中国有重大影响的外国人何止汤若望、南怀仁二人。其他如清朝中期的郎世宁、蒋友仁,尤其是清朝晚期的德璀琳、汉纳根、丁韪良、李提摩太、傅兰雅等人,《清史稿》何以均不立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