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地域 >

湘军与近代湖南绅权势力的发展(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益阳师专学报》 刘泱泱 参加讨论

科举一金,也是湖南绅权势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据统计,湖南自道光二十年迄光绪十年45年间(1840-1884),共录取进士205人;举人(正榜)1251人,另恩赐举人102人;贡生、生员为数更多。在封建等级制度下,通过科举考试取得某种功名,是下层社会成员向上层社会流动的主要途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并非所有取得功名的士子都能授职为官的。从上述录取举人的1251人为例,迄光绪十年(1884年)止,获得各种官职的仅为499人,占总数的1/3略强⑧。至于为数更多的生员(秀才),能够进入官衙的,就更为屈指可数了。这些未能如愿仕进的举贡生员们,在社会文化教育发展极为有限的历史条件下,在文盲占人口总数90%以上的乡村社会中,由于他们已取得的功名,仍然受人尊敬,成为高出于平民之上的绅士。
    至于捐纳出身的绅士,湖南因经济相对落后,在全国不居重要地位,但也不乏其人。例如:邓仁堃以知县丁忧回籍,服满后损资为知府;唐炯早年捐资为知县;左孝同、蒋德钧捐资为道员;德麟捐资为州吏;朱德裳捐资为衡州府学训导;等等。他们后来有些迅速跻身官场,相当一部分则以绅士的身份留在地方发挥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此一时期也有少数工商业者通过捐纳谋取出身。如陈文玮捐资为湖北补用道,黄锳捐资为淮北盐大使。最为引人注目的人物是朱昌琳,他以经营杂货、谷米、盐、茶贸易起家,虽未正式损资为官,但依恃其丰厚资财,与官府紧密结合。光绪三年(1877年),他受托办理陕西、山西赈灾事务,叙功为道员,加按察使衔;随后在维新运动中,他从经济上支持湖南新政,并大力举办地方公益事业,如开凿长沙新河;晚年受保举,奉旨特授内阁学士衔,显赫乡里。此类人物,特别在中日甲午战争后逐步增多,在湖南政治、经济、文教、社会各方面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也显示着绅士结构的变化和内部分化。
    迅速壮大起来的绅士阶层,在湖南社会发挥作用,其主要途径和表现大体在三方面。
    其一是举办团练或者应聘入幕参预地方军政事务。不少湘军将领,包括江忠源、罗泽南、王鑫、杨昌濬、蒋凝学、刘典、李续宾、刘坤一等,大都由在地方举办团练起家,其时他们都是在籍绅士;就连曾国藩也是以丁忧在籍人员的身份,帮办湖南团练,从而建立起湘军的。这已是众所周知的历史事实。此后,各地团练大都由绅士掌握,成为地方治安的主要维护者。至于幕僚参政,湖南在全国可谓最早也最为突出。时人朱克敬曾写道:“咸丰初,张亮基为湖南巡抚。时承平久,官益尊,政益敝,民隐不得上闻,巡抚教令中隔,拱立受所司欺漫。亮基乃聘左宗棠入幕,使通宾客,日夜访民疾苦,吏有奸,山泽有盗,巡抚辄知之,远近骇以为神。及骆秉章再任,益遵张法,练兵、转饷、防盗,多参用士人,事皆办,颇胜他省。由是湖南名闻天下,天下皆以为强国”⑨。湖南大量礼聘绅士入幕赞襄军政事务始自咸丰初年巡抚张亮基、骆秉章,其后各任巡抚态度或有不同,而此项制度基本滑袭不变。著名的幕府人物,上引资料突出提到的左宗棠,确系第一位关键人物。左宗棠以一乡居举人,应聘出山,历张亮基、骆秉章两任政府,两佐湘幕,一佐鄂幕,筹画办理军务,历时8年之久,所谓“八年戎幕坐啸”⑩,对把湖南建成湘军的可靠后方、镇压太平天国的牢固基地,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左宗棠而外,当时湖南巡抚幕府,尚有郭崑焘、黄冕、丁善庆、陈本钦、唐际盛、李■等一大批人物。郭崑焘是郭嵩焘的弟弟,举人,后保至内阁中书、四品京堂。他与左宗棠同时入湖南抚幕,主要担任筹措军饷,在湖南设立厘金、盐茶二局。左宗棠离湘后,他仍留湖南幕府,而且受到骆秉章以后历任巡抚毛鸿宾、恽世临、刘昆的倚重,相率延留,历时达20余年之久,成为在幕时间最长、在湖南政治舞台上颇具影响的一位幕府人物,以致王先谦说他“大吏屡易”,而受委专任不变,“晏处闾里,其勋泽常在天下”(11)。黄冕当太平军掘地道轰攻长沙期间,出重赏集砖石,并亲自率丁壮抢修城墙。1854年(咸丰四年)冬,他受委监造炮位,制成大型劈山炮。1855年,他首先设厘局于常德,接着请准于省城设立厘金局,一切规画皆其手定,是为湖南抽收厘金之始。继后,又与郭昆焘等开设盐茶局、东征局,专为湘军提供饷需。丁善庆、陈本钦等则当湘军水师建立后,在骆秉章、左宗棠的号召和支持下,自行捐资设立船炮局,制造船炮,接济水师。如此等等。绅士入幕在湖南军政事务中的巨大作用,确是显而易见的。
    其二是担任各书院山长、讲席,执掌地方教育大权。近代湖南教育体制,同全国各省一样,有官学(府、州、县学)、书院、义学、私塾诸种名目。湖南官学素不发达,义学、私塾属初级教育,且多僻处山乡,规模狭小,影响不大,而书院则久负盛名,颇称发达。衡阳石鼓书院创始于唐朝,是全国最早的书院之一。长沙岳麓书院始建于北宋,历久不衰,鸿儒博学往来讲学,达官名士多出其间,成为闻名中外的“千年学府”。史传全国六大书院,湖南即届其二,即石鼓、岳麓。晚清时期,长沙著名书院,除岳麓书院外,尚有城南书院、求忠书院,统称省城三书院,在省内外颇具影响。此外,省内还有衡阳船山书院,宁乡云山书院、益阳箴言书院、湘阴仰高书院、平江天岳书院、道州濠溪书院、邵阳爱莲书院、桃源漳江书院、澧州澧阳书院,等等。据光绪十一年《湖南通志》所录载,其时全省共有书院277所,其中长沙府77所,衡州府34所,澧州28所,永州府21所,郴州20所,宝庆府19所,大体反映了省内教育较为发达的几个地区。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各书院的山长、主讲、特别是一些较重要的书院的山长、主讲,几乎都由著名绅士担任,他们或为硕学鸿儒,或系致仕文职官员。咸同前,他们一般由省内最高一级的巡抚、学政委聘;至同光间,则多由本地绅耆推举。不论采取哪种方式,“凡书院之长,必选经明行修,是为多士模范者,以礼聘请”(12)。如首屈一指的岳麓书院,此一时期历任山长有:丁善庆、周玉麒、徐棻、王先谦。其中丁善庆主院23年,徐棻主院22年;王先谦作为岳麓书院最后一任山长,时当戊戍维新运动前后,主院10年。城南书院历任山长或主讲有:贺熙龄、胡达源、孙鼎臣、何绍基、郭嵩焘、王先谦。左宗棠早年曾被巡抚吴荣光委聘为醴陵渌江书院主讲。郭嵩焘去官后在长沙创办思贤讲舍,并亲自担任首任主讲。王闿运也曾任思贤讲舍主讲,后又任衡阳船山书院山长。皮锡瑞则先后主讲桂阳州龙潭书院、江西南昌经训书院。如此等等。他们均在培养人才、维护教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