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地域 >

对四十年史学指导思想的基本估计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山东社会科学》 蒋大椿 参加讨论

解放以后四十年,我国大陆史学发展,分成三个时期:文革前十七年,文革十年和文革后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三年。
    文革十年,从公开发表的史学论著看,史学发展一度中断。70年代前期出现了所谓儒法斗争史学,成为学术史上的怪胎和笑谈。它的指导思想,即伪马克思主义的儒法路线斗争说,极大地损害了马克思主义的威望,也极大地败坏了史学的声誉。在新时期,人们对之是一致否定的(当然,对这一时期的一些具体成绩,如沙俄侵华史研究及史料整理、考古发掘,仍须作具体的分析)。
    如何对四十年史学指导思想作基本估计的一个关节点,是怎样评价文革前十七年的史学。说法不一。一种见解是把十七年史学称为“传统史学”。语源出自库恩,然细绎其义,则较为含混。另一种见解,更直接地将十七年史学称作“阶级斗争史学”,就是说,十七年史学都是在阶级斗争观点指导下进行的。这里来着重分析论点更为鲜明的后一种认识。
    这种看法的产生,有其一定的因由,但却是不准确,欠全面的。首先,阶级斗争观点,并非马克思主义理论所特有。资产阶级的思想家史学家,也可以有限度地承认阶级斗争观点。用这样一种实质含义不确定的阶级斗争史学,怎么能够准确地表述十七年史学的指导思想呢?其次,论者的思考范围,或许没有涉及到资产阶级思想家的阶级斗争观点,而只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范围。然而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间也并非只有斗争,即使对抗阶级之间,也是根源于生产和生产关系矛盾的又斗争又统一,由此而推动或影响了阶级关系和文明社会的发展,这才是马克思主义在历史领域阶级观点的完整含义。仅仅阶级斗争一个方面,又如何概括得了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指导下的史学研究呢?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这个概括不符合十七年史学发展的全部实际。
    我认为,十七年史学的基本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唯物主义历史观。解放后史学的最大成就之一,便是逐步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史学界的指导地位。十七年史学的许多科学成就,都是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取得的。
    比如:唯物史观强调尊重客观历史,从历史事实出发进行研究。正是在这个思想指导下,史学界组织大批人才,从事历史资料的调查、搜集和整理,我们在经济史、政治史、民族史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工作与考古发掘,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这显然是“阶级斗争史学”所概括不了。
    十七年中,我们在许多史学领域的研究,较解放前确有深入。当时开展的规模甚大的有关社会形态和古代历史分期问题、封建社会内部分期问题、封建土地所有制问题、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汉民族形成及历史上民族关系问题等专题讨论,也并非只在一个阶级斗争观点指导下进行的,而是许多学者运用唯物史观原理结合有关历史的实际来进行的。
    十七年中还出版了一批有成就的史学著作,即如几部中国通史著作的修订和撰述,缺点在所难免,然也决不能说那仅仅只是根据了一个阶级斗争观点。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中国,也是我国史学界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是它的哲学。十七年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通常被表述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样的并列表述,未必十分准确。但用来作为指导我们史学家思想的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并非只有一个阶级斗争理论,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中的一系列科学原理,则是确定无疑的。60年代初,人民出版社出版过一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历史科学》,那里摘述的就并不仅限于阶级斗争观点,而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历史科学有关的一系列历史原理和历史研究方法。我所结识的史学界朋友,有相当一些中年以上学者都同我谈过,那本书对他们当时的历史研究工作,还是很有帮助的。即此一例,也可看出,当时史学理论家对史学指导思想的理解以及许多史学家在历史研究实践中所运用的,都并非只是一个阶级斗争观点,而是唯物史观理论体系的一系列原理。
    由此可见,将十七年史学概括为“阶级斗争史学”,未必恰当。十七年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基本指导思想的,如果加以概括,还是“马克思主义史学”为好。十七年史学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一个阶段。
    十七年史学的成绩,基本上是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取得的。但那时在指导思想上,也并非没有失误。最大的失误,是对作为指导思想的唯物史观的理解不够准确。这种不准确的最主要表现,便是过分地、不恰当地突出了阶级和阶级斗争观点。50年代的史学界,将阶级斗争观点列为唯物史观的两个基本要点之一。到60年代,更将阶级观点理解为唯物史观的核心。中年以上的史学工作者都还记得,60年代初发生过一场有关历史主义和阶级观点的颇具规模的论战。当时论战的双方,对历史主义和阶级观点关系的理解,尽管有些歧见,但却都以阶级观点是唯物史观的核心作为立论的共同依据。这样的理解,显然是不准确的。从理论上看,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是在唯物史观基本原理指导下,研究文明社会有关阶级史实而得出的科学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曾经发挥过巨大作用,然而它是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抽象程度稍低适用范围稍窄(这是同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相比而言)的较具体的科学理论,而不是属于其中从全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所抽象出来的适用于整个人类历史范围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组成部分,更不是唯物史观的核心。在列宁和毛泽东的论述里,阶级和阶级斗争观点,也并不列入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围,而是置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范围的。将阶级观点上升为唯物史观基本原理,以至作为其核心,并无理论根据。史学界对唯物史观的这种不准确认识,是当时现实政治领域过分突出阶级斗争,尤其是60年代确立起来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指导思想在史学领域的折射和反映;而史学界对唯物史观的那种不准确理解,又从一个方面给“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指导思想提供了错误的理论根据。就对历史研究实践而言,将阶级观点不恰当地上升为唯物史观的核心,并以之指导史学,便大大地限制了史家的历史视野,其结果,是政治史特别是农民战争史被过分地突出,而许多历史领域的研究,则被忽略了。即在已被提出研究的许多历史问题中,由于对唯物史观的理解不准确,对相当多的历史事实和人物的评断,便失之片面和偏激。这样,十七年史学的许多成绩是应予肯定的,但却没有更充分地满足、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社会主义时代对史学的客观要求,从而没有达到它应该能够达到的更大的成就。十七年史学在指导思想上的严重失误及其对史学实践的消极影响,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认真地加以总结,但却不能简单地将之概括为“阶级斗争史学”而予以简单地否定,其理由上面已经说过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