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未来发展趋势而言,21世纪的中国将更加开放,将大力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日益重视科技和教育,进一步实行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21世纪的世界则将在经济和文化方面进一步走向一体化,在国家地位、利益和国力方面将会有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因此,中国近代史研究应寻找新的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如国民外交、经济外交、国际经济圈、法治状况、利益集团、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社会救济等,从而使学术研究不断创新,继续为现实社会的需要服务,为21世纪的中国探寻现代化道路提供新的视角。 注: 1刘大年:《〈历史研究〉的光荣》,《历史研究》1986年第4期。 2参见《历史研究》1954年第1期;1955年第3期、第5期;1956年第1期、第11期;1960年第1期;《胡绳全书》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70页。 3张玉楼:《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与历史研究》,《历史研究》1963年第3期。 4关锋、林聿时:《在历史研究中运用阶级观点和历史主义的问题》,《历史研究》1963年第6期。 5刘大年:《中国近代史诸问题》,《历史研究》1963年第3期。 6吴玉章:《历史研究工作的方向》,《大公报》1951年9月28日。 7孙定国:《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历史教学》1958年第2期。 8吕振羽:《历史科学必须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前进》,《历史研究》1960年第5期。 9胡绳:《中国近代史绪论》,《胡绳全书》第2卷,第212页。 10范文澜:《关于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问题》,《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集刊》第1集。 11刘大年:《中国近代史研究从何处突破》,《光明日报》1981年2月17日。 12胡绳:《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若干问题》,《光明日报》1981年4月20日。
|